正文 第一節 金朝前期的發展史(2 / 2)

在地勢平坦的地區,遼朝還可以進行有效地統治,但是對於生長在深山老林中的女真人就鞭長莫及了。遼朝的統治者很聰明,為了防止女真族的反叛,實行了分而製之的政策,把一部分女真人強製性地遷離故土,移居到遼陽以南的地區居住,並且把這些移民編入遼朝的戶籍進行直接統治,曆史上把這一支的女真人稱之為“熟女真”,也就是開化的女真。幾代人過去以後,由於女真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再加上脫離了以前的原始的生活方式,這些人已經脫離了女真族,逐漸地融入了渤海族、契丹族甚至是漢族,實際上和普通的遼朝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但是其餘的那些留在原地的女真人命運就不一樣了,由於東北地區在那個年代主要是深山老林,再加上氣候極其寒冷,窮的時候、饑餓的時候連西北風都沒得喝,這樣的土地和人口諾大的遼朝也沒有看得上眼兒。所以,遼朝的統治階級對散居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管理,編入戶籍、抽丁收稅根本無法實施,這些人在曆史上被稱為“生女真”,也就是未開化的女真人。遼朝對於生女真人隻能采取鬆散的羈縻政策,冊封其部落的頭人為大君長,讓他們按時來進貢稱臣,對於生女真具體的行政事務聽其自便。

由於沒有外來民族的壓迫,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生女真人生活得有滋有味,日子過的也不錯。他們主要以狩獵和捕魚為主業,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也從事著一些簡單的農業生產。但是由於天寒地凍的時間很長,農作物並沒有深耕細作,把種子播撒下去就等著收割就行了,並且一年隻能是收獲一次,收成肯定不大。由於天氣寒冷,再加上不斷地從其他民族學習,慢慢地他們也改變了穴地而居的老傳統,用樺樹皮和木頭搭建成簡單的房屋,在屋子裏麵用泥土做成土炕,炕下麵可以燒火取暖,同時也不耽誤做飯。由於狩獵的需要,生女真人從小就練習騎馬和射箭,長大以後都會成為騎射的能手。史料記載,生女真人“騎上下崖壁如飛,渡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其生猛的狀態可見一斑。

生女真人的生猛本性還體現在吃飯穿衣上。由於氣候原因無法生產絲麻之類的農作物,生女真人就地取材,多喜歡穿動物的皮衣,富裕的就穿貂鼠、狐狸等皮,貧困的就穿牛、馬、羊皮,這些動物的皮沒有經過硝化處理,打老遠就可以聞到腥騷的氣味。生女真人的服裝崇尚衣襟向左打開,這叫做“左衽”,漢族的習慣是“右衽”,這是當時區分是否是漢族的標誌之一。他們的飲食也很簡單,最喜歡的就是高粱米或者是稻米拌著生狗血,再加上一些蔥和韭菜拌飯,富裕的再加上生魚肉或者生豬肉,總結起來說就是吃生肉喝生血,久而久之身體異常地強壯。

遼朝統治時期的生女真人,基本上還處於原始社會的時期。隨著先進的生產工具-鐵器由漢族的聚集區大量輸入到生女真的居住區後,生產力的發展也就要求生產關係作出了相應的變化,逐漸過渡到奴隸社會的前期水平。在這個逐漸演化的過程中,生女真的完顏部逐漸地強大了起來,在今天黑龍江省哈爾濱東南阿什河(古稱為按出虎水)畔,建立了鬆散的部落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