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的日子裏,我似乎又恢複了青春活力,是小瀅為我提供的精神火種,點燃了我心靈的熱情之火。無論日常的編輯工作多麼緊張,我每天都要擠出時間,多數是在夜晚,靜下心來仔細翻閱分析留言,然後憑借多年的社會聯係,找相關作者和題字者的後代,請他們幫助解讀題字者的情況與題字的精神。當我把這些傳給豐子愷、靳以等後代的時候,他們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感謝的話語便如泉湧,支持與幫助自然不言而喻,這更讓我感受到作為編輯肩負的文化傳承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由於與英國倫敦的時差問題,我經常需要利用夜晚與小瀅聯係,近一年來基本是零點以後入眠。除了與小瀅進行溝通外,要經常晚間打長途電話,聽相關口述,整理口述文章,次日清晨再去單位繼續其他書的編輯工作。小瀅在國內外的同學和朋友都在關心著書的出版,隨時幫助我解讀。參與本書的名家後代,家學淵源,他們對於本書的熱忱令我感動。特別是本書顧問吳令華、皮公亮、楊靜遠給予我的鼓勵與支持,如同為我注射了興奮劑。假日裏我的電腦幾乎24小時開機,每個時辰似乎都在電話和電腦聯絡、接收、修改、整理著稿件,分析著留言,即使超負荷的工作,仍然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遠在英國的小瀅經常來電子郵件,及時回答我的問題,不斷地為我提供許多有價值的資料。為了此書她兩度往返於倫敦和北京,充滿激情。當讀者看到本書,了解了小瀅還在少年時就曾寫血書要求從軍,到抗日前線,要為國家犧牲在戰場上的豪情壯誌,那麼就會理解小瀅為本書出版給予的熱情支持,就在情理之中了。
由於時間緊迫和歲月滄桑,許多留言作者或者他們的家人至今沒有聯係到,那麼本書的出版還有多重意義:如果您是當年的題字者,我就代表讀者感謝您給21世紀的人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並祝您健康長壽,請您盡快與小瀅聯係,讓你們的友誼繼續延續;如果您是留言者的後代(仍遺憾地說,本書展示的留言中許多名人後代,由於時間關係等都未找到,如司徒慧敏、紐永健、湯佩鬆等等),希望您把看到題詞的感想與我們交流,親情的再現一定會給您帶來無比興奮的精神享受;如果您是留言者的朋友,就煩勞您為我們傳遞出版信息。
我深知,由於曆史的局限和其他多種原因,加之我的閱曆不深與精力不足,本書一定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和不可原諒的錯誤,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新的解析線索,使前輩的愛國與求真精神得以更完美真實地挖掘、解讀與再現。至於其他難以避免的遺憾(比如有些題詞字跡模糊,辨認不清),就隻好請讀者原諒了。
感謝名家後人吳令華、楊靜遠、皮公亮、章潔思、豐一吟、梁文薔、羅久芳、宗璞、趙新那、商誌馥、郭玉瑛、馮理達、葉明明、肖文、梁思薇、餘楨、舒濟、浦麗琳以及方克定黃民智夫婦等親情參與、精辟解讀和為本書提供資料照片。感謝《珞嘉歲月》主編陳荷夫(紀念冊留言中的名字為陳克胥)、北京武大校友會王國才以及李四光紀念館馬勝雲先生給予的熱情鼓勵與支持。感謝武漢大學檔案館李娜女士、我的朋友陳德生先生無私的幫助以及北京好友王作勤大姐的熱情支持。作勤大姐為我多次聯係宗璞女士,辦理快件。宗璞先生在得知我的請求以後,年近八旬的她馬上從昌平趕回北大的家,不顧身體疲倦,接受作勤代表“百花”的約稿。方令孺先生的後代,88歲的肖文女士(退休前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在大手術後不顧身體疲勞為我提供她母親的照片。這一切都令我感動萬分。本書的編輯過程可以說就是在感動包圍和亢奮中堅持下來做完的。在本書出版之際,向給予我極大支持幫助與體諒的各方朋友們以及我的親人表示由衷的感謝!
高豔華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