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新墳盡少年,修行莫待鬢毛斑。
前程黑暗路頭險,十二時中自著研。
這四句詩,單道著禪和子打坐參禪,得成正果,非同容易,有多少先作後修、先修後作的和尚。自家今日說這南渡宋高宗皇帝在位,紹興年間,有個官人,姓柳,雙名宣教,祖貫溫州府永嘉縣崇陽鎮人氏。年方二十五歲,胸藏千古史,腹蘊五車書。自幼父母雙亡,早年孤苦,宗族又無所依,隻身篤學。贅於高判使家。後一舉及第,禦筆授得寧海軍臨安府府尹。恭人高氏,年方二十歲,生得聰明智慧,容貌端嚴。新贅柳府尹在家,未及一年,欲去上任。
遂帶一仆,名賽兒,一日辭別了丈人、丈母,前往臨安府上任。饑餐渴飲,夜住曉行,不則一日,已到臨安府接官亭。早有所屬官吏師生,糧裏耆老,住持僧道,行首人等,弓兵隸卒,轎馬人夫,俱在彼處,迎接入城。到府中,搬移行李什物,安頓已完。這柳府尹出廳到任,廳下一應人等參拜已畢。柳府尹遂將參見人員花名手本,逐一點過不缺,止有城南水月寺竹林峰住持玉通禪師,乃四川人氏,點不到。府尹大怒道:“此禿無禮!”遂問五山十刹禪師:“何故此僧不來參接?拿來問罪!”當有各寺住持稟複相公:“此僧乃古佛出世,在竹林峰修行已五十二年,不曾出來。每遇迎送,自有徒弟。望相公方便。”柳府尹雖依僧言不拿,心中不忿。各人自散。
當日府堂公宴,承應歌妓,年方二八,花容嬌媚,唱韻悠揚。府尹聽罷大喜。問妓者何名,答言:“賤人姓吳,小字紅蓮,專一在上廳祗應。”當日酒筵將散,柳府尹喚吳紅蓮低聲分付:“你明日用心去水月寺內,哄那玉通和尚雲雨之事。如了事,就將所用之物前來照證,我這裏重賞,判你從良。如不了事,定當記罪。”紅蓮答言:“領相公鈞旨。”出府一路自思,如何是好?眉頭一蹙,計上心來。回家將柳府尹之事,一一說與娘知,娘兒兩個商議一夜。
至次日午時,天陰無雨,正是十二月冬盡天氣。吳紅蓮一身重孝,手提羹飯,出清波門。走了數裏,將及近寺,已是申牌時分,風雨大作。吳紅蓮到水月寺山門下,倚門而立。進寺,又無人出,直等到天晚。隻見個老道人出來關山門,紅蓮向前道個萬福。那老道人回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