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高宗趙構遷都東南之謎(1 / 2)

靖康元年(1126)閏十一月,北宋首都汴京被金兵攻破,宋徽宗、宋欽宗和趙氏宗室、大臣三千餘人被擄,北宋滅亡。在這場動亂中,幾乎整個趙氏皇族都成為俘虜,隻有哲宗廢後孟氏和正在相州的康王趙構幸免。

趙構是宋徽宗第九子,欽宗之弟,北宋末封為康王。開封被圍行將攻破之際,欽宗曾派人夜間將一道蠟丸密詔送至相州,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星夜組織官兵前去救援,這時的趙構隻能捧詔嗚咽,因為他實在無能為力。十二月初一,趙構在相州開設天下兵馬大元帥府,命附近州郡的宋朝將官,率軍赴大名會合。不久,大元帥府移至東平府。數月後,趙構已擁有八萬人馬。

這時,被金人立為偽楚皇帝的張邦昌由於受到宋朝官民的反對,自知眾怒難犯,遣使致書趙構,請他回京承繼宋朝大統。趙構身邊的人也勸他自立為帝,使趙構猶豫不決。之後,張邦昌再次派使前來,希望趙構即位。至此,趙構也有了重建朝廷的決心,並采納宗澤等人意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

五月初一,21歲的兵馬大元帥趙構,登上南京的受命壇,即帝位,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

不過,人在商丘,宋高宗的心卻時時刻刻想離開商丘,因為這裏實在離金人太近了。一方麵,他以中興皇帝自居,曾下詔書,表示“朕與群臣將士,獨留中原”,擴召軍馬,為萬方百姓請命於皇天,俟時機成熟,便“歸宅故都,迎還二聖”,內心則畏亂如虎,從未有意在南京永久建都,一直想往東南轉移。

七月間,高宗手詔,謂京師不能回去,當巡幸東南。詔書一出,朝廷上下,議論紛紛,文武群臣,齊獻方案。李綱麵奏高宗,認為定都是國家大計,還都開封是上策。此外還可建三都:西都長安,南都襄陽,東都建康。由於高宗自己還舉棋不定,大臣們的議論也就擱一邊去了。次月,高宗再次要求大臣討論遷都東南的問題。許多大臣一眼看出了高宗的真實想法,馬上上書表示支持。有人認為建康是東南要會之地,本就是一個古都,前據大江,可以固守,東南久安,財力富盛。李綱力爭遷都開封,被高宗罷去相職。至此,也就沒有人再敢反對到東南了。討論了幾天,同意遷都東南的人越來越多。高宗一看,心中十分高興,馬上決定遷都。這時有消息說金兵又將繼續南下,高宗也不問是否屬實,立即棄城而走。

這年十月,高宗一行沿運河來到揚州。在北方,中原人民抗金鬥爭風起雲湧,宗澤先後送上24次奏疏,懇請高宗還都開封,率領民眾收複中原,但高宗均置之不理。他與一幫寵臣們沉醉於偷安歲月、醉生夢死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