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物阜民康“百姓村”——藍山縣毛俊村以人為本創造美好幸福生活(1 / 1)

實施背景

藍山縣毛俊村轄29個村民小組、846戶、3386人,村民來自11個省72個縣,共有103姓,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之美譽。近年來,該村秩序由亂到治,村民由貧到富,村容村貌由爛到靚。2009年,人均純收入838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30萬元。先後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900多萬元,興辦了村委辦公大樓、自來水廠、農民休閑廣場、永州市最大的村級文體中心、藍山縣最大的村級客運站、燈光球場等,使之成為全省民主法治示範村、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基本做法

(一)基層黨建增強帶動力。抓班子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增強了“雙帶”(班子帶領村民共同致富、黨員帶頭起模範作用)能力。全村黨員設置3個崗位6個責任區,建立了詳細的黨員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係,確保了活動不流於形式。截至目前,全村共組建黨群致富協會6個、專業致富區3個、致富小組18個,黨員和群眾的參與麵分別達到90%和80%。

(二)基層民主提升公信力。村支“兩委”以選舉、理財、決策等事務為重點,建立健全了一係列民主管理村務的製度,用民主來提升“兩委”的公信力。建立代表會票決製。每年年初定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村裏重要事務和集體財務,全部按民主程序辦事,當討論問題出現爭議時,則一律實行票決製,確保了群眾充分知情並參與決策和監督。建立理事會監督製。即從群眾中推選德高望重的“三老”(老幹部、老黨員、老代表)以及懂經濟、會管理、有經濟實力、樂於奉獻的年輕能人組成新農村建設理事會,並成立賬目監督小組和財產清算小組,將資金使用情況定期張榜公示,讓農民清楚每一筆資金的去向,對村集體資金收支情況進行監督,施行村民信任的“陽光財政”。

(三)農工貿並舉創造生產力。按照農工貿並舉的思路大搞開發建設,將全村僅有的1212畝耕地整合起來,實現規模經營,發展訂單農業;將幾近失控的集體林場分片承包給村民經營,開發高效南竹和杉木基地,村集體每年從中獲得近20萬元的管理費收入;組織村裏有竹木加工技術的農戶,聚集到工業園興辦竹木加工企業;對臨街、臨路、臨近集市的集體土地實行統一開發,興建臨街商業鋪麵。此外還組建客運、貨運運輸隊,扶持了90多家農戶常年從事商業經營,發展了236家工商業戶和160支建築隊伍。

創新亮點

(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裏拆除空心房93間,拆除亂搭亂建廠棚,對村莊進行了路麵擴寬和綠化、美化;成立了垃圾清理隊,每天3台拖拉機穿梭在大街小巷,將各家各戶的垃圾及時運送到垃圾場;興建了規模宏大的“百姓”休閑廣場和全縣農村最好的村級文體中心;在全村主幹道安裝標準路燈,種植綠化樹,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二)民本民生落到實處。興建供水量600噸的自來水廠,解決了村民的飲水問題。對考上大學的村民子女給予獎勵,對家庭困難的學生讀書給予幫助。積極發動村民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6年以來,村集體每年出資為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買單”6.78萬元,村民參合率達100%。

實踐感悟

毛俊村“和諧旺村”、“物阜民康”的經驗就在於,必須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注重通過民主提升公信力,將民本民生落到實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村民,讓村民積極自主地創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