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數點梅花天地心(序)(1 / 2)

劉華

我和練煉,既是學友,又是文友。我們先後畢業於江西大學中文係。我是77級,他是79級。換句話說,他是我的正宗師弟。我們同過兩年半的學。在學校的時候,就經常讀到他寫的散文和詩歌,在當年“英雄”輩出、強手如林的江西大學文壇,他就小有名氣。留給我的印象,是那種才思敏捷,青春洋溢,激情煥發的青年才俊。

大學畢業後,我進了省文聯,他進了江西日報社。平時除了看到他寫的大量的新聞報道外,還經常在《江西日報》·井岡山副刊等省內外報刊上看到他寫的大量或富於激情,或寓於人生哲理,或直抒胸臆的優美散文。這期間,我發表了一係列的文化隨筆,他看到後,必跟我商榷。由於對文學的共同愛好,我們由學友變成了文友。在目前物欲橫流、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商品化時代,作為省報分社長的練煉,不為物欲和世俗所動,一直做著文學的夢,確實難能可貴,令人欽佩。

9年前,練煉由省城去到了小城,在小城孤寂落寞的日子裏,練煉在不停地讀書,不停地行走,不停地思索。他曾提出一個人人都羨慕的口號:“用筆行走,走遍全球”。他在邊讀、邊走、邊思的過程中,形成了擺在我們麵前的多達215篇長達60萬字的散文集《人生若隻如初見》。

大家都知道,散文是自由的文體,易寫難工。而要寫出真正優秀的散文,至少需要具備如下條件中的某些部分。如豐富的閱曆,深厚的學養,獨特的見識,真摯的情感,雋永的思想,純熟的語言,新穎的構思等。在我通讀完練煉的散文集後,我覺得以上要素,練煉都具備。所以,他能寫出思想深邃,情感真摯,品格高雅,境界迥異,給人啟迪的佳作,當在情理之中。

《人生若隻如初見》共6輯,即“文化苦旅”、“人生幾何”、“濃情萬縷”、“歲月如歌”、“江山如畫”、“行者無疆”。在前四輯裏,我們可以看出練煉在文化之旅上的上下求索,對人生的感悟和拷問,對真情的向往和追求。練煉以詩人般的獨特視角為我們展現了他詩樣人生,才情人生,智慧人生和滄桑人生的別樣風情。他用幽麗清新,委婉纏綿和滿含情韻的筆觸,莊重凝練地寫出了他對人生的感受,抒發了蘊藏在內心深處的激情和思索,人們看到的是作者敞開著的一顆晶瑩剔透的赤子之心。在練煉的筆下,沉重的身體是為了輕靈的舞者,悲劇與沉重都被舞蹈所化解,他的人生就是風行水上,就是散文和詩歌。幾多瀟灑,幾多浪漫,幾多風流。後兩輯裏,練煉帶領我們暢遊偉大祖國的秀美山川,領略世界各地的人文和地理。練煉筆下的河山,不僅僅是秀美的山川,而是練煉的愛人,從他的許多題目中我們都能感受到練煉筆下的熾熱感情如岩漿噴發。如《露易絲湖啊!我的愛人》、《陶醉在班芙的懷抱裏》、《我要等你在美麗的花園》等。透過文章,我們可以看到,練煉寫自然,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到此一遊”,而是傾注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愛。所以,別有風情,別有味道,正像南宋大文豪陸遊所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有位智者說,詩歌如舞蹈,散文如散步。既然是散步,自然人人都會,但因為學識、經曆和修養的不同,這其中,每人都有自己的章法。一類是“學者散文”,如餘秋雨、周國平等人的散文。他們大多是著名學者,知識豐富,學養深厚,思想深邃,他們的散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理性沉思,啟人心智,引人思考。二是“作家散文”,如鐵凝、王安憶等的散文。這類作者或是詩人,或是小說家,具有豐富的藝術修養,富於才情和藝術想象,善於創造意境,發現其美學價值。而我認為,練煉是兩者兼備。既有學者的文化底蘊,理性思考;又有作家的審美眼光和獨特視角。讀後既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又啟人心智,引人思考,令人感歎。

從整部作品來看,我覺得有這麼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意境優美。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而練煉正是這種不斷發現美的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家。練煉的文字,深受倉央嘉措、納蘭性德、徐誌摩、戴望舒、舒婷、海子的影響。文章中都特別注重遣詞造句,一看題目就讓人愛不釋手。比如說:《乘著歌聲的翅膀》、《盧浮宮,維納斯的明鏡》、《巴黎紅磨坊,天使的舞蹈》、《地中海,你是我的乖乖》等等,如此詩般的題目,能不把人帶入美麗的意境嗎?可以說,美,是練煉散文的最高追求,最高境界。他常說,散文又叫美文,隻有美麗的文字、美麗的意境、美麗的情趣相組合,才能叫做散文。因為徐誌摩說過:“美,是人間不死的光芒。”他在行文中,不僅注重抒發真情實感,更注重營造一種美的意境。從單純和明朗的美,直至綺麗和纖穠的美。正是這種美才引起各種不同審美情趣讀者的欣賞,更重要的是它還提高了廣大讀者的審美才智。他願意把美的東西奉獻給讀者,並為此不懈追求,“衣帶漸寬終不悔”。二是感情真摯。我們知道,文學的最大魅力在於感動。成功的文學作品第一標準,就是感動讀者,感動世界。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用真摯的感情打動人。練煉常說:“隻有我自己感動了,我才去寫;隻有我有話想說,我才去說。”秉承著這種思想的練煉,想感情不真都難啊!綜觀全集,無論是“文化苦旅”、“人生幾何”、“濃情萬縷”;還是“歲月如歌”、“江山如畫”、“行者無疆”。真摯的情,感天動地,讀後唏噓不已,甚至令人潸然淚下。如寫親情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夢回美利堅》;寫友情的《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你是一夜一夜的月圓》;寫自己的《正月十五品孤獨》、《昨夜西風凋碧樹》、《誰念西風獨自涼》;寫人生的《人生若隻如初見》、《斜暉脈脈水悠悠》;寫河山的《一條大河波浪寬》、《大理三月好風光》等等。難怪練煉的散文有大量的讀者,特別是在贛北,練煉擁有大量的“粉絲”。有不少“粉絲”把他發表的作品剪貼成集;有些“粉絲”被他散文的真性情感動得潸然淚下。令人歎惋,使人羨慕。這就是文學的力量,這就是真情的魅力。就像蘇子瞻所言:“詩從肺腑出,出則愁肺腑。”三是用心寫作。練煉是一個真性情的人,雖然一直在黨報供職,並且一度長期從事重大的黨政報道,但他身上的文人情懷一直沒有泯滅。他有一顆文化人真誠的心,一顆正直的善良的心。所以,他用心寫自己的親身遭遇,親身感受,親身見聞。敢於直麵社會的美與醜,愛與恨。善於托物言誌,直抒胸臆,從而把自己豐富的感情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由於其散文題材主觀和客觀主體比較真實,不僅收放自如,而且給人一種開闊、雄渾、奔放的氣勢,使讀者跟著他的文字喜樂憂愁,就像布羅茨基所說:“總是牽著讀者的手,把他領進那個境界。”毫無掩飾地、自由淋漓地進行著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具有很強的煽情能力。同時,這也是他平時常說的“淡泊名利事,天地自有情”心境的真實寫照。四是底蘊深厚。練煉常說,他喜歡讀書,尤其是酷愛讀經典。在小城的八、九年時光裏,他一直在大量地閱讀,特別是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古文觀止、毛澤東詩詞,現當代作家如徐誌摩、戴望舒、張愛玲、海子等,他愛不釋手。從他的215篇純散文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些古往今來的大家、經典對他的影響和浸淫。他的散文無不受這些大家的影響,並打下深深的烙印,其古典文學的修養從他的文中題目就可見一斑。他的題目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唐詩、宋詞、現代詩歌和歌詞。如《人人盡說江南好》、《問君能有幾多愁》、《人生長恨水長東》、《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春天,十個海子》、《女人花,凋謝在紅塵中》、《在銀色的月光下》等等。讀練煉的散文,就像瀏覽了半部中國文學史。古往今來的許多大作家的名句和名字,不斷地出現在他的筆下,無不使人受到大家的熏陶,從而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五是文辭靚麗。練煉1983年7月畢業於江西大學中文係,自小受到良好教育,酷愛閱讀、注重終身學習……這些學識,無不浸淫在他的文字中。在工作中,他提倡用散文的筆法寫新聞,在寫散文時注重用詩樣的語言來寫散文,特別注重行文、遣詞和造句,唐詩、宋詞、元曲,隨手拈來,運用得得心應手。複遝,排比,詠歎等手法,恰到好處,其意境就像唐朝司空圖所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了達到這種藝術境界,他常常冥思苦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藝術而生,為文學而癡,追求高遠,精神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