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為經,是我們先祖的精神起點。遠在春秋戰國時代,
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馬車牛背上唱誦《詩經》了。中華民族經曆史長河的淘洗,曆盡繁華與滄桑,希望“以詩為經”依然是現在的我們掙脫物欲束縛的起點,更是我們追求心靈棲居地的目標。
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詩人,不懂詩歌的章法、句型、節律、技巧,隻是隨著心性,用簡單或美麗的語句表述一些小情緒、小思考或者是對人生世事的小認知。一般來說,詩人應該
是極其敏感、感性的。我承認自己內心敏感且脆弱,有時候,看見一片葉落或無意中聽到一句話,心會憂傷甚至眼會落淚。有時候,人生的一些不能承受之重,卻會在不知不覺的堅持與
忍耐之中承受住了。有時候,滿臉的陽光燦爛,心底卻溢滿了淚水,陽光燦爛之後的淚水隻有自己知曉和詩句懂得。很多時候,我隻能理性地麵對現實生活,努力淡化內心的那些小敏感或者小情緒。
人生旅途中,有一種方向叫做順應命運的河流。我本想做個數學老師,努力讀了很多年的數學,命運卻安排我的工作與數學無關。我無意間走進了文學的園地,不經意間出版了小
說,後來遇到了華僑大學初醒文學社的同學們,成為他們的指
導老師,從此與初醒文學社的孩子們一起行走在文學的道路
上。我們一起讀書,一起談文學,一起探討哲學、思索人生;
我們一起抒寫文字、一起編輯文學雜誌;我們一起憧憬美好而詩意地棲居在這個星球上。
不經意間,我們收集整理到了很多首詩歌,大多數是華僑大學同學們的作品,這些隨自然心性隨意流淌出來的文字,大多是書寫青春年華裏的憂傷、迷茫、愛情、夢想、幸福、快樂等等。同時,我們有幸征集到了華僑大學幾位老師的詩歌,他
們本來就是詩人,比如林祁老師、毛翰老師、趙小波老師等。
本詩集能得以順利出版,要感謝他們的支持和指導。
此外,衷心感謝華僑大學圖書館館長顧立誌、副館長黃自強對校園文學的一貫支持;感謝華僑大學的支持,在這個重實用和效用而文學被邊緣化的時代,華僑大學給了校園文學一片生長的沃土、一方飛揚的晴空,特別感謝賈益民校長、劉?副校長對校園文學的支持與關注。
淼泉
2014年2月於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