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章:隆重的世紀慶典(3 / 3)

總導演:汪小平

現場指揮(作者按:全是各方麵負責人的名字,近20人名單略)

幾點注意事項

1.本次活動地理位置和進行時間具有特殊性,各單位活動必須嚴格依照本活動方案製定的要求和程序進行,不得擅自行動。

2.各單位參加活動人員注意防寒保暖。

3.樹立安全第一意識,上山車輛必須提前檢修,確保行車萬無一失;所有活動人員注意防火安全,不準亂扔煙頭,以免引起山火。

4.參加活動人員不許擅自離開指定活動區域,切勿到河邊灘塗逗留玩耍。活動結束後,各單位清點人數,集體帶隊乘車返回。

5.通往碑林主會場道路實行單行線管製,所有上山車輛一律由城關黃河大橋經草場街十字到廟灘子上羅九公路至碑林;下山車輛由白塔山後山“又一村”燒鹽溝下山至濱河路疏散。

這的確是一個主題鮮明,結構完整,規模宏大,表演項目具體細致的藝術構思。但是,對我來說,構思這樣一個活動幾乎不費吹灰之力。這有四個原因:一是我非常熟悉黃河邊的自然地理狀況,對黃河兩岸的各個活動場地了如指掌;二是經過多年的讀書學習磨練,我已經有了相當的曆史知識,很熟悉百年中國的曆史脈絡和關鍵點,對迎接新世紀的主題和要求也很清楚;三是多年文藝工作生涯的耳濡目染,我很熟悉曆史上的經典革命歌曲和節目,同時我對基層群眾文化骨幹單位和骨幹力量也相當的心中有數,哪些單位都有哪些節目和人才,我幾乎都有所了解。寫進方案的“主題節目提示”,都是有目標指向的。這一方麵給基層搞組織工作的骨幹們一個提示,他們一看就明白自己要組織什麼節目,而這些節目都是現成的節目,根本不需要再費什麼勁去搞創作排練,隻要拿出來表演就行了。另一方麵,將這些節目標題寫在方案文本中,本身就形成了一條“百年中國”的基本曆史脈絡,“劇本”本身就是一部反映百年中國曆史的文學統籌作品,讀一遍“劇本”,就會感受到“百年中國”的曆史進程。四是這些年來,我已經構思並撰寫了幾十個諸如此類的活動方案文本了,早已經十分熟練地掌握了構思與寫作的技巧。這次活動的場麵雖然很大,參與人數雖然很多,實際上卻是一個很簡單的活動。因此,說我不費吹灰之力,真的不是誇大其詞。需要說明的是舞台演出的具體節目是由電視台編導汪小平他們組織策劃的,我曾提出一些建議並做了一點文字整理和修改工作後編寫在總體方案裏,這我可不敢掠人之美。

12月28日夜裏8點多,舉行了慶典活動的預演。那天夜裏,隻有我們幾個策劃指揮人員乘車到沿途各個活動點上視察了一番,重點看了看需要電視直播的幾個場麵和表演項目。在一個活動點上,我看到,真的有青年學生身穿浸出“血跡“的“長袍”,手持“鐐銬”,裝扮為“革命先烈”,邁著堅定而艱難的步伐,在表演“戴鐐長街行,告別眾鄉親……”我擬寫方案節目單的時候,也就是提供了一些參考概念,但他們卻嚴格地按照要求來了。

我陪著幾位領導同誌先到黃河母親雕塑廣場看了看點燃“伏羲之火”的節目表演程序。在開演前,我故伎重演,拉了幾個人在黃河母親雕塑前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祭拜儀式。在雕像前,我朗誦了事先擬寫的一篇祭文,然後用我隨身攜帶的茶杯代替酒杯,給正在向神話演變的這座著名的雕像敬獻了香茶,同時獻上一個花籃,算是祭拜了黃河神靈。

祭文如下:

世紀慶典.預演祭文

世紀之交千年更替向黃河母親致敬

伏維:

公元2000年12月31日夜,中共蘭州市委、蘭州市人民政府舉行“世紀慶典”。屆時:大河上下,萬人雲集;草聖閣前,彩彈騰空;金城關下,禮花綻放;伏羲之火,熊熊燃燒;百年中國,創造輝煌;大河燦爛,流光溢彩;鑼鼓喧天,載歌載舞;黃河明珠,奪目璀璨;世紀曙光,輝映金城;萬眾一心,奔向未來。

慶典規模宏大,場麵壯觀,內涵豐富、立意高遠,乃世紀之交之盛典也。

市委市政府,委吾輩策劃籌辦此世紀盛典,不勝榮幸之至。謹以清茶一盞,心香九瓣,獻於母親河畔;祈:黃河母親,九洲聖山。佑:黃河兒女,歡慶抒懷,百無禁忌,吉日良辰,萬事皆宜,慶典順利進行。

今夜,乃預演也,特告。

歌曰: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

公元2000年12月28日夜,慶典總監製委托策劃統籌嶽逢春撰文並頌

向黃河母親敬獻花籃。

——祭拜儀式搞的雖然潦草了一點,但心意總算是到了,心裏也就踏實了。

視察後,領導同誌們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活動全貌,大體上做到了心中有數。

我清楚地知道,這次活動,行了。

12月31日夜裏,慶典正式舉行。如同往常舉辦大型活動一樣,當活動正式拉開帷幕的那一刻,一切準備工作也就全部就緒了,我的任務也就算完成了,我也就沒有什麼具體事情可幹了。除了在首長休息室與首長的隨從們寒暄寒暄套套近乎,喝喝茶抽抽煙,不著四六地說一些閑話客氣話,閉目養神思考一下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否有問題,然後就隨處走走,到處看看,四下裏瞧瞧,卻依然是遊手好閑地真的沒有什麼事情可幹。

慶典舉行當夜,一切活動都按照我寫的這個方案和“劇本”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黃河兩岸自發湊熱鬧趕來參加活動的各界群眾達到10萬人,專業的和業餘的演職人員也有上萬人,其中部隊戰士就有1000人,但是每一個人都在一個具體的地點,做著一件具體的事情,實際上沒有一個人能夠看到活動全貌。預演那天夜裏我在碑林草聖閣用望遠鏡可以看到濱河路上活動的情景。但是12月31日這天夜裏蘭州刮起了沙塵暴,山上黃塵彌漫,山下塵土飛揚,什麼也看不清楚,老天爺用這樣一個沙塵天氣將蘭州送入21世紀,令人十分鬱悶。

在這黃土高坡上搞露天的大型文化活動,天公不作美的事情經常發生,可供選擇的場地也寥寥寥無幾,算來算去,“天時地利人和”也就剩下了一個“人和”而已。這些年來組織大型活動,我們全靠了“人和”這一條。

2000年12月31日夜裏11∶00,大型文藝演出在碑林“萬裏金湯”門樓下台階上臨時布設搭建的主會場舞台上準時開始了。

原本我們設計的開場程序是:山上主會場活動開始的同時向夜空發射三顆紅色信號彈,山下黃河兩岸十幾公裏沿線數萬人看見信號彈升空,便在同一時間齊聲高唱《國歌》。預想中的這個場麵,想必聲勢浩大,聲威雄壯,動地感天。可是這時候山上歌聲響起,站在草聖閣上的信號禮兵卻好像沒聽到命令,鋼鑄鐵打站得筆直,但就是不舉槍。我提醒他們施放信號彈,身穿禮服呢軍大衣在哨位上屹立的士兵雕塑一般麵無表情,並不理睬我的命令。看不見信號彈升空,山下沒有動靜,我立刻意識到,程序銜接上出了問題,不禁有些擔心。

卻原來是總導演汪小平事先囑咐領頭的那個武警中尉用報話機與他聯絡,聽到他的命令才能發射信號彈,其他任何人說了都不算數,中尉當然令出必行,誰的話都不聽。雖然過去搞大型活動我經常與武警部隊打交道,可是在一起開協調會聯係接觸的全都是部隊首長上校大校將軍們,有位政委還把他的迷彩作戰服連同兩杠四花的大校肩章送給我做了紀念品,可眼前這位中尉我還真不認識,雖然我也掛著個副總指揮的胸卡協調現場活動,他卻不清楚我究竟是個什麼角色,我不免幹著急卻束手無策。

那時候手機還不普及,相互聯絡用的是報話機,活動剛剛開始,大家都在報話機裏聯絡,說話的人一多,報話機頻道擁擠占線就都不能說話了。汪小平這陣子忙得暈頭轉向,在報話機裏喊了半天那位武警中尉也沒有聽見。中尉領著三個信號禮兵站在那裏誰的命令都不聽,就等著總導演下令,這信號彈就沒能準時發射出去。山上演出開始了,山下河邊各個活動點上的負責人沒看見信號彈,一時半會兒也弄不清山上出了什麼事情,便都不敢輕舉妄動。山下活動的現場總指揮馬琦明副市長看著時間到了卻瞧不見信號彈,不免等得心急火燎,等了大約三五分鍾,終於等不及了,他便果斷決策,不等這三顆信號彈了,下令大家開始演出吧,黃河兩岸這才動作了起來。

我急忙找到汪小平陪著他跑到禮兵站立的位置,向那個中尉口頭下達了指令,三顆信號彈這才騰空而起。雖然黃塵彌漫,那三顆紅色信號彈在夜空中仍然熠熠閃爍,發出奪目光彩。

信號彈打出去之後我就又沒事情可幹了,悠哉遊哉地登上草聖閣,坐在一把椅子上看煙火。煙火在山下黃河邊施放,禮花彈打到空中爆炸的高度正好與山齊,燦爛的禮花在眼前綻放,那觀賞角度是過去沒有見過的,看上去光彩奪目異常美麗。

這天夜裏蘭州電視台現場直播慶典活動現場實況,轉播車上的導播郭宏、小陳以及現場掌控燈光音響搞攝像的大多數哥們幾乎都是熟人老朋友,我不免與他們打打招呼、握握手道一聲辛苦。有位攝像師名叫胥靜的哥們兒居然從懷中摸出一瓶“二鍋頭”,倒在紙杯子裏給我敬酒。雖然那年我身體狀況不大好,早已戒酒多時,可是世紀之交在這草聖閣上把酒臨風也應該是個吉兆,這樣的時間這種地點這件事情,此生隻此一回,這就喝了一大杯差不多有二兩酒。一杯落肚酒勁上頭,就有點暈暈乎乎飄飄欲仙了,雲裏霧裏地世紀之夜就這樣過去了。

活動結束後下山路過“博浪”遊園,已經是夜裏一點多了,歡慶的隊伍已經解散,卻遇到了與我同住在市委家屬大院的西固區委書記陳靜女士在園子裏流連忘返,意猶未盡。我跟她打了個招呼問了聲好,便迎來了21世紀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