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宋代的養金魚(1 / 1)

歐洲人養金魚,相傳十三世紀時其法已由中國傳入歐洲,而中國較早的養金魚記載則反而不易找到。頃檢宋人筆記得二則。宋嶽珂《桯史》雲:“今中都有豢魚者,能變魚,以金色鯽為上,鯉次之。貴遊多鑿石為池,寘之簷牖間,以供玩,問其術,秘不肯言。或雲:‘以闤市汙渠之小紅蟲,飼凡魚,百日皆然。初白如銀,次漸黃,久則金矣。’未暇驗其信否也。又別有雪質而黑章,的若漆,曰玳瑁魚,文采尤可觀。逆曦之歸蜀,汲湖水浮載,凡三巨艘以從,詭形瑰麗,不止二種。唯杭人能餌蓄之,亦挾以自隨。餘考蘇子美詩曰:‘鬆橋扣金鯽,竟日獨遲留。’東坡詩亦曰:‘我識南屏金鯽魚。’則承平時蓋已有之,特不若今之盛多耳。”宋彭乘《續墨客揮犀》也有一段記載:“西湖南屏山興教寺池,有鯽魚十餘尾,皆金色,道人齋餘爭倚檻投餅餌為戲,東坡習西湖久,故寫於詩詞耳。”關於最初養金魚的西湖南屏興教寺,清朱彝尊《曝書亭集》有詳細的記載:“南屏山在興教寺後……自開寶五年(九七二年)吳越王建寺曰善慶,太平興國(九七六~九八三年)更額興教寺……又有魚池。故東坡居士《訪南屏臻師》詩:‘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俯檻散齋餘。’今壑庵前池尚存,疑即種金魚舊跡。”這樣看起來,宋初在南屏興教寺的臻師可能是養金魚的第一人。

以魚為玩賞物似始於五代,這由關於古代圖畫的記載裏可以看出。《宣和畫譜》始以“龍魚”為畫的一門,在此篇敘論裏說:“魚雖耳目之所玩,宜工者為多,而畫者多作庖中幾上物,乏所以為椉風破浪之勢,此未免貼乎世議也,五代袁()專以魚蟹馳譽,本朝士人劉寀亦以此知名,然後知後之來者,世未乏也。悉以時代係之,自五代至本朝得八人。”五代以前似沒有以遊魚為題材的畫。養金魚應該是以魚為玩賞物以後的事,所以蘇子美與蘇東坡的詩大概是養金魚的最早記載。

附記

文中說,中國的金魚大概在十三世紀已傳到歐洲,不知道當時這樣寫有無根據。手頭無書,如今難以查尋了。金魚傳到日本,晚在十六世紀。金魚盛行於歐洲,成為貴族家庭的寵物,則是十八世紀的事情了。當時法皇路易十五的寵妃龐巴杜夫人非常喜歡玩賞金魚,這在英國文學裏似曾有過記載。動植物從觀賞到培養加工而達到製作變種,這已經是非常接近現代科學了。時下一些人認為中國文化不如西方,就是因為中國人不懂科學,沒有科學頭腦。我覺得,這種說法實際上是不知道自己國家的曆史。千年之前,國人的科學知識及應用,哪一方麵不如當時的西方人?感慨之餘,我還是以打油詩作為這“附記”的結尾吧:“東方不亮西方亮,文化何須論短長。倘使漢唐重科技,神州早有克隆羊。”

二〇〇〇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