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剛落成的旅館正準備開張,大家都知道,這是推銷鐵桶的大好時機。李嘉誠的幾個同事興衝衝地去找旅館老板洽談,不料全都碰了一鼻子灰,無功而返。原來旅館老板早已看好了另一家五金廠的鐵桶。
由於李嘉誠的推銷業績不凡,已在同事中有了一定的影響,他們無不對這位聰明的少年刮目相看。因此,知難而退的同事們公推李嘉誠出馬。李嘉誠不願放棄這—難得的推銷機會,欣然應允。
李嘉誠並沒有急於去見那位老板,而是找機會與旅館的一位職員套近乎。沒多久,他與那位職員拉上了關係,很快便和他像老朋友一樣。通過這位職員,他得知了一些有關這家旅館老板的情況。有一件事引起了李嘉誠的特別注意。
原來,這位老板中年得子,將兒子看得像寶貝一樣。現在旅館開張在即,千頭萬緒,而他的兒子整天纏著要去看賽馬。他根本抽不出時間滿足兒子的這一願望。
這位職員本來是把這件事當作趣聞提起的。然而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李嘉誠聽到這件事,便感覺他已經找到了突破口。於是,李嘉誠讓這位職員牽線,自掏腰包帶老板的兒子去快活穀馬場看賽馬。在跑馬場上,老板的兒子興高采烈,十分快活,回家後仍興奮地向父母唧唧喳喳說個不停。
李嘉誠此舉令旅館老板十分感動,他一時不知如何答謝才好。在李嘉誠的勸說下,最終同意從李嘉誠手中買下了380隻鐵桶。這次行動,使李嘉誠成為五金廠的一等“英雄”。
善動腦筋、善作變通是一個優秀推銷員的必備素質。李嘉誠在這方麵顯示出了突出的天分。
李嘉誠所用的這種小手腕,恐怕隻能用聰明來形容。他的聰明之處在於通過對客戶有益的行動,表達了自己願意與之做生意的誠意,這比純粹用語言表達要有效得多。
在李嘉誠的塑膠廠剛剛擺脫危機,元氣尚未完全恢複之時,一些同行業的競爭對手企圖趁機再度搞垮長江塑膠廠。
他們雇用了一些人到長江塑膠廠拍照,企圖用揭短的方式使長江廠信譽掃地。果然,沒過多久,他們拍攝到的照片就在報紙上刊登出來了,畫麵上是長江廠破舊不堪的廠房。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以此徹底打消顧客對長江廠產品的信心。
李嘉誠自然再明白不過,對方是想用這種反麵宣傳的方式搞垮長江廠。剛剛經曆了一番陣痛的李嘉誠,逐漸變得穩健起來。他的頭腦很冷靜,積極籌思對策。最後,他決定再次利用自己的坦誠做一次反宣傳,以爭取主動,變不利為有利。
於是,李嘉誠拿著這份報紙,背上自己的產品,走訪了香港上百家代銷商,李嘉誠很坦率地對他們說:“不錯,我們尚在創業階段,廠房比較破舊。但請看看我們的產品,我相信質量可以證明一切。我歡迎你們到我們廠實地考察,滿意了,再向我們訂購。”
代銷商們被李嘉誠這些誠懇的話語所感動,更被長江廠的優質產品所折服,他們也十分敬重李嘉誠有如此敏銳的商業頭腦,並且有如此魄力,敢於將自己的弱點示人,於是紛紛到長江廠參觀訂貨。長江廠的生意反而空前紅火。那些人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誠實又精明的李嘉誠適時借助了這場惡意宣傳帶來的反作用力,為長江廠做了一次相當實惠的廣告宣傳,這一招頗似太極推手中的借力打力,費力少而收效大,堪稱高明。
李嘉誠成功哲學:
李嘉誠所用的這些小手腕,顯得有點狡猾,狡猾是一個貶義詞,不過他做的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而不是損人利己,因此,恐怕隻能用聰明來形容。他的聰明之處在於,通過對客戶有益的行動,表達了自己願意與之做生意的誠意,這比純粹用語言表達,要有效得多。機動靈活而始終體現一個“誠”字,這就是李嘉誠辦事成功的秘訣。
生意要做得既誠實又熱鬧
李嘉誠強調誠實與做生意的長久關係。也就是說,生意越做越活,但是不可違背誠信原則。如果大家都圍繞著你轉,熱鬧非凡,證明你已經乘勢挺起。胡雪岩認為,做名氣不是光去做花架子,僅靠花架子做出來的名氣,是不可能長久的,反而會失去信任和尊重,會把自己逼人死胡同,以至於很難重新再來。要揚名氣,還是要看胡雪岩是如何做出自己的“金字招牌”的?
胡慶餘堂開辦之初,胡雪岩做名氣的方針,也就是要做出自己的“金字招牌”,換句話說,他要的是靠做出一塊不倒的“金字招牌”,建立起真正的名氣,而要做出真正的名氣,其實也很簡單,也就是兩個字——“戒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