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8章 解秘?(1 / 2)

文貝村成功改造升級了,文誌的老房子沒有拆,周圍的街巷經過一些整改成了城中村的旅遊懷舊地。小攤點還有,小檔鋪還有,隻是規範了許多,人行道路寬闊通暢了許多,消防設施齊備。這裏依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老房子前的榕樹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也不知以前這裏有幾棵榕樹,也不知道有沒有人其間又栽種過榕樹,反正這裏現在已變成一片榕樹林了。頂上枝繁葉茂,遮蔭了好大一片空間,杆枝下根須交錯,雜駁無章,有的根垂入地下長得粗如樹幹,正源源不斷地向主樹提供養分。

榕樹可以算得上是南方人的精神象征。有一個叫黃河浪的香港人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故鄉的榕樹》,寫得是那樣真摯、動人和惆悵。南方靠海,是盛出華僑的地方。華僑便猶如榕樹的根,別看最初有些柔弱,風吹還會飄蕩,但它的重心一直向著地麵,主樹出發的方向,一旦它們觸及地麵,便會頑強地生長,不再依賴主樹,還會向主樹提供生長的養分,也把自己變粗變強,去分擔主樹的重量。這好象是對主樹的感恩和回報。

那是一個很平常的日子,沒有什麼可以紀念,也沒有什麼可以張揚,文誌卻要在自己的老房子裏宴請黃巧勝和趙有福兩兄弟。這些年,文誌、黃巧勝、趙有福,三兄弟同過多少場酒席,相勸過多少回酒,碰過多少次杯,喝過多少杯酒,沒人給他們計算過,他們自己也記不清了。對於這次的宴請,黃巧勝推辭過,趙有福也推辭過,文誌卻說那是必須的,要是誰缺了這聚會,那以後不再是兄弟了。話說到這份上,誰不去?

黃巧勝和趙有福兩兄弟到了的時候,文誌已經在等候了。酒菜已經上桌,滿滿的。酒是雙蒸米酒。桌邊隻放著三張椅子。桌上隻放著三雙筷子和碗碟。屋內沒有其它人。

‘‘誌哥,就我們兄弟三人啊,也太厚重和特別了吧?’’黃巧勝看了看屋內說道。

‘‘這是必須的,我們兄弟三人先啥也別說,先喝三杯米酒再說。’’文誌一邊說,一邊示意兄弟二人呈三足鼎立圍著圓桌而坐,然後又提瓶酌米酒。

喝過三杯酒,文誌問道:‘‘兄弟,我們一共喝了多少杯酒?’’

‘‘三三得九啊,誌哥。’’黃巧勝說道。

‘‘那三九多少?’’文誌又問道。

‘‘三九二十七,這是數學口訣,我記得。’’趙有福回答著。

文誌點點頭:‘‘二十七年啦,兄弟們,還記得二十七年前的事嗎?你們記不記得我不知道,反正我記得。二十七年前,巧勝兄弟走出這裏去到香港,然後又去到法國。二十七年前,還是在這裏,我認識有福兄弟,我認他作兄弟,他還有些信不過我。不說這了。有福兄弟,你不是一直在問著我為什麼對你好的原因嗎?這個秘一直在我心中埋藏了二十七年,是到解秘的時候了。’’

趙有福:‘‘誌哥,你對我好,對我全家人都好,那是事實,是許多人都知道的,我們之間應該沒有什麼秘可解吧?誌哥,你今天咋說起這個?’’

文誌:‘‘有福兄弟,我們之間有秘可解,你別以為巧勝兄弟今天在場怕難住了我,事實就是事實,你懷疑過我,就包括現在,但我不介意,我是保護你的。先不說這個,我文某人當過農民,當過漁民,當過小商販,也在香港當過廚工,但那些都沒讓我發達,我想問你們兄弟二人,我文某人為什麼會發達?’’

黃巧勝:‘‘那緣於改革開放,深圳又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誌哥你既是本地人,又長於經營,所以你和深圳許多人一樣,發達了。’’

文誌點點頭又搖搖頭:‘‘巧勝兄弟,你隻說對了一半,其實我是在有福兄弟身得到過好處的,也包括你身上,這就是我對你們好的原因,這也便是秘密所在。’’

趙有福:‘‘誌哥,我從沒幫助過你,你哪能從我身上得到什麼好處?我不信你對我好的這種說法。’’

文誌:‘‘有福兄弟,你別不信,我給你拿個單據你總信吧。’’

文誌說著遞給趙有福一張發黃的單據。那是趙有福當年采購鋼筋出差錯,經銷商送回五萬元保證金向公司索要的收款收據單。趙有福看了一會兒,想起這件事,有些不解的問道:‘‘誌哥,當年這收據怎麼會在你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