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對於台燈下的節奏發表的長評自然是心服口服。
“燈叔的長評總是發表的這麼及時,這麼認真,我看完了,對於韓碩老師的看法隻有兩個字兒,那就是佩服!”
“說的太對了,沒想到韓碩老師玩起高雅的東西來,比其他人玩得更好,我現在是越來越佩服韓碩老師了,他明明能寫出這麼高雅的詩歌,卻仍舊以神曲示人,飽受業界的批判。原來,韓碩老師根本就沒把那些業界人士給放在眼裏,他的眼裏,隻有咱們廣大的人民群眾!”
“真是把理想這個詞給解釋地絕了!”
就在韓碩的粉絲們津津樂道的時候,下海市作協的人也發話了。
下海市作協的劉愛國:“這首《理想》在每一小節在內容上都有一定的關聯,節與節之間,並不孤立。意義的關聯,使得詩歌更有氣勢。《理想》這首詩,寫理想的意義,寫理想的作用,寫理想的不同曆史內涵,寫理想對人格的影響,內容的緊密關聯和前後銜接,使得詩歌更有氣勢。特別是該詩歌做到了意連、氣連,進而勢連,顯得氣勢磅礴,讓人讀後備受鼓舞,鬥誌昂揚。”
“聽愛國老師您的分析,我是越來越敬佩韓碩老師了,您說他貌似沒專門學過是個這類的知識啊,怎麼能寫出這麼好的詩來?”
“韓碩老師這是天賦異稟!”
“對,有天賦的人,還怕做不出好詩出來嗎?”
下海市作協的洪誌明:“這詩歌是我的一位學生轉發的叫韓碩的人的,我看了之後感觸很深。可能你們對文學涉獵不深,我簡單地分析一下,這首詩中,韓碩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譬如打量運用比喻、排比,還有頂針等。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該詩的氣勢更加強烈。理想是石那兩句,一上來就是一個頂針句,又金絲排比,讀起來很有氣勢。而且每一個小節之間又有排比,這樣氣勢就更加強烈了。第四節,示人用了三個排比句,理想是羅盤,理想是船舶,理想是弧線,這三個比喻句連在一起,顯得更加氣勢恢宏了!能寫出這種詩歌的人,想必不是什麼泛泛之輩,大家可不可以告訴我韓碩到底是何許人物?也許是我太孤陋寡聞了?連詩壇出了這麼一個重量級的人物,都不知道他的名字。真是羞愧至極!”
好多人看到這裏,樂了,直接就留言回道:
“誌明老師,不是您孤陋寡聞,而是韓碩老師根本就不是詩壇的,他是搞音樂的,寫詩隻是隨便寫了那麼一下。”
“胡說!什麼搞音樂的?韓碩老師是賣奶茶的!”
“去你妹的,韓碩老師哪裏是賣奶茶的,他是跳舞的!”
洪誌明本來想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韓碩的,結果一看到他們的爭論,立馬就懵了,這幾個網友所說的韓碩,真的是同一個人嗎?
要真是同一個人的話,那也太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