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理解中,所謂對決,雖然殘酷,卻不乏美學和優雅;對決的雙方,雖然劍拔弩張,心底裏卻不乏惺惺相惜和彼此敬重。這才是真正的對決,一種帶著古典貴族氣質的勇敢者的遊戲。
也就是說,對決的結果除了輸與贏,除了笑與淚,還應該有其他的東西,比如尊重、驕傲、掌聲……而這些絕不僅僅屬於贏的那一方。
在現代社會,對決這個詞被廣泛運用於商業活動中,而參與對決的任何一方惟一的目的在於:贏!這當然無可厚非,我們通常也會為贏家喝彩。
但我們無可奈何地發現,很多贏家之所以贏,並不是因為他們更正直、更勤奮、更聰明、更講遊戲規則,而恰恰是因為他們更凶狠、更麻木、更狡詐、更不擇手段……而最讓人無可奈何的是,當這些人最終贏的時候,他們獲得的掌聲與喝彩一點也不見少。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中國人贏少輸多,這給了我們額外的壓力與動力,在我們急切追逐贏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有的是勇氣,有的是謀略——中國人從來都不缺少這些——但我們卻極少提到道德、良心、價值觀和底線,甚至有些人認為這不過是迂腐之詞。
但是,誰會去和一個沒有底線的人交朋友?誰又願意身處一個道德淪喪、良心泯滅的社會?
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因為得罪了宙斯,被罰每天將一塊巨石從山腳推到山頂,然後巨石滾落下來,他又得重新將石頭推向山頂,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有人說,這何嚐不是我們人類的宿命: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成王敗寇的勝負悲喜劇,而很少去思考勝負背後的東西。
雖然難免固執,但我仍拒絕相信這就是人類無法逃避的宿命。
所以,一方麵,我會苦練“內功”,讓自己具備勝利者的實力;另一方麵,我也會遵循先哲的教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絕不將自己所痛恨的手段強加給另一個人,哪怕他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唯其如此,我們才會發現,我們周圍的贏家越來越多,輸家越來越少,而這也意味著,我們贏的幾率事實上增加了。
是為序。
——北大國際MBA國際院長
著名經濟學家 楊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