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015年6月13日
(1)
某三線小城,某普通大學,大禮堂擠得水泄不通,畢業生五千多人,大三大二大一的也來了。一提到畢業,誰都不敢稀裏糊塗,學生時代用父母的錢,情有可原,畢業了養活自己,理所當然。
這段時間學校每個角落,鋪天蓋地都是這樣的海報:
畢業三年半,賺到一千萬,
畢業三年半,四本書出版,
畢業三年半,記者成導演,
畢業三年半,名校當助教,
畢業三年半,九人做老板,
以上十四人,出自同一班。
還有簡介:
到2014年年底,畢業三年半,淨賺一千萬,全小磊將介紹創業經曆。
行走萬裏路程,觀察世間百態,出版散文集兩本,短篇、中篇小說集各一本。短篇小說集2014年版稅收入六百萬,其中三個短篇小說影視改編權收入三百萬,蔣雨涵將分享創作經驗。
葛天天多次深度報道民生問題,辭職去北京,現為著名編劇、導演,現場將介紹他的新作品。
喬興陽、張寧寧被國際一流大學傳播學專業錄取研究生,全額獎學金,現兩人都在世界頂級學府美國某大學任助教。
賈真真、都小越、邢燁、陳藝鳴、田甜、朱靜、袁偉、王飆、王暉宇積極創業,取得好成績,帶來若幹職位,月薪六千至一萬。
07屆動漫四班59人,其餘同學也在崗位上創造著精彩,部分同學將講述職場故事。
(2)
鴉雀無聲,無數雙眼睛熱切地望著他。
全小磊:“11年7月,妹妹小婷支持我開輔導班,最開始一間店麵三十平米,第一個學期招到35個學生,到12年9月107個學生。
13年6月7日,我們開始做一個新產品,到2014年12月31日,一年半銷售6795萬,扣除費用,淨利潤2672萬。按照出資比例,我個人分得1068.8萬,我妹妹小婷和其他兩個股東每人分得534.4萬。
關於創業,我想說,三思而後行,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怎麼去做,謀定而後動,想好了就不要顧慮,把計劃、目標一步步落實到行動。
今天我要感謝輔導員童老師,畢業時她送我們一句話:思想決定未來,行動改變現狀。最後,還有句話跟你們分享,是小婷經常說的,你想盡一切辦法了嗎?”
掌聲熱烈而持久,下麵躁動起來:“我們要提問!”
主持人征詢他的意見,他點點頭。
“一千萬你怎麼用?”一個男生。
“還沒想好。”他沒說實話,200萬在老家縣城買了一個單元三套房子,最大的一套給爸媽住,兩個小套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前幾天媽媽打電話說裝潢好了,在通風透氣。100萬給爸媽存了定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各5萬,剩下的700多萬,倒真的沒想好。
“一年半淨利潤2672萬,今年上半年呢?能透露嗎?”一個女生。
全小磊:“13年下半年銷售額隻有幾十萬,我們想方設法,14年3月開始好轉,6月大幅提升,7月1500萬,8月1900萬,9月開始下滑,10月200萬,12月40萬。一開始,國內幾乎沒人做這產品,現在做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低了,銷量少了,今年第一季度,隻賣了三十多萬,利潤從39%降到14%。”
“你有女朋友嗎?你們公司招人嗎?”一個女生。
全小磊:“暫時沒有招聘計劃。”
(3)
一個男生:“你第一本散文集11年9月出版,七個話題10萬字,關於文學、哲學、美學、藝術、思想、文化、閱讀,都是你形而上的深思和冥想。這本書賣得並不好,三年隻賣了幾千冊。14年3月第二本散文集出版,你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一個個具體、現實的困境,以教育為主要話題,也沒引起什麼反響。14年7月你開始在網上寫小說,一天一個短篇,每個三五千字,一瞬間吸引了巨大的人氣,短短半個月,上百萬次轉發,超千萬次閱讀。緊接著,8月你寫了六個中篇,每個故事兩三萬字,三四天就有一個新故事。9月份兩本小說集同時出版,到年底四五個月時間,短篇小說集賣到了200萬冊,現在還是熱銷書。之前賣得並不好的散文集,也跟著好賣起來,賣了十幾萬冊。這個現象是不是證明,文學藝術、文化教育、哲學思想類的深度閱讀越來越少,全民閱讀越來越通俗、娛樂甚至是低俗、惡俗?”
蔣雨涵:“書籍分三教九流,但我們不能把讀者分三六九等,讀者需要培養,有怎樣的讀者,跟作者有關係。寫作的人,隻要不是自娛自樂,就要意識到每一句話對別人的影響。其次,我提一個普通讀者的概念,我們要尊重一個事實,絕大多數讀者都是普通人,有正常生活,一般心智。作者要有為普通讀者服務的意識,不要故作高深,故弄玄虛。最後,在這碎片化時代,人難免孤獨、落寞、軟弱,讀者想從閱讀中有所收獲,我們的文字、文學,透過迷茫、創傷和絕望,還能不能散發出,一點光亮、愛與希望、溫暖和力量?”
一個女生:“十五個短篇,租在高檔小區的男人假扮高富帥佯裝低調處心積慮想搭上幾個富婆,一個宿舍四個女大學生被一個老男人騙財騙色,視頻監控下自以為人不知鬼不覺的小偷小摸,夢到有錢人出500萬請自己代孕、糾結不已的年輕媽媽,帶著兒女火車上行乞的父母,好吃懶做的父母幫弱智女兒拉皮條等等深入淺出的故事,入木三分的形象,文字背後的您,熱心冷眼,並非旁觀,寫的是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呼喚的是傳統文化漸漸失去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六個中篇,貧困山區孩子走很遠的路淌很深的河一兩個鍾頭才能到學校,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大學生為學費東奔西走,一座小廟幾位老人為權利勾心鬥角,讀萬卷書的女孩對生活的舉手無措,因為失望、失落而得抑鬱症的年輕女人,戰勝強迫症的白領,故事和人物,有的讓人忍不住破口大罵,有的讓人觸目驚心,啼笑皆非,也有的讓人淚流滿麵,痛不欲生。這些人和事,真實存在著,就在我們周圍,你想為他們做什麼,我們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