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 科技成果國家秘密密級評價引論(一)(1 / 1)

一、科技保密工作麵臨的形勢和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科學技術對經濟、軍事等方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因而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一個國家的興衰,有賴於國力,而國力的增強,又依賴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高技術的發展。所以,有些人說,在本世紀末下世紀初,誰在高技術上領先,誰就會在世界上處於支配地位。因此,世界各國都在拚命地發展和獲取先進的科學技術。而通過非法手段竊取,或通過搜集公開的科技情報獲得別國先進的科學技術,是最經濟、最省時、最省力,又見效快的辦法。所以,各國在努力研究和開發先進的科學技術,並極力保護自己的科技成果的同時,又千方百計地搜集、竊取別國先進的科學技術。據國外反間諜專家調查表明,目前世界的情報活動中,從事經濟、技術、工商情報活動的間諜人數,已超過了政治、軍事間諜人數。據有關資料統計,近些年來,國際上所破獲的間諜案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都是涉及科技領域的。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國際間竊取、獲得與反竊取、防外流的鬥爭日益集中在科技領域,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種鬥爭將更加激烈。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從總體上看,科學技術水平還落後於先進國家。但是建國40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科學技術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製定了--係列鼓勵和發展科學技術的方針、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據統計,我國在1988年以前,經國家科委審核,具有國內先進水平以上的較重大科技成果達到16600餘項。僅“六五”期間,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8個部門就取得了近10萬項科技成果,其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約5000項。1985年以後,科技成果每年約以一萬項遞增,重大科技成果平均每年以1500多項遞增。另外,我國的一些傳統工藝和技術訣竅也為國外所矚目。這表明,我國的科學技術並不是完全落後的,也絕非無密可保。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同國外科技交流與合作有了空前廣泛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這些活動,使我們開闊了眼界,培養了人才,學到了不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對促進“四化”建設已經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些外國人利用各種交往方式,以合法掩護非法,以公開掩護秘密,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我國的科學技術情報,竊取我國的科技秘密,而且手段越來越隱蔽、先進。從近年來發生的一些失泄密事件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我國多層次、大範圍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麵對世界範圍科技領域的竊密與反竊密的激烈鬥爭,科技保密工作任務更為艱巨。從總體上講,科技保密工作的任務就是從保護和促進兩個方麵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也就是說,一方麵要確保我國的科技成果、傳統工藝和技術訣竅等科技秘密不被別國竊取或泄露,以維護我國安全和政治經濟利益;另一方麵就是該放寬的要及時放寬,以促進科技交流,促進我國經濟建設。要切實做好科技保密工作,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同時認真研究解決新形勢5科技保密的新措施和新方法。毫無疑問,新措施和新方法必須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因此,總結經驗,開展科技保密的理論研究,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項緊迫任務。考慮到科技成果秘密是科技秘密的重要組成部分,很有必要首先對科技成果國家秘密密級評價(以下簡稱“科技成果密級評價)的理論依據和方法進行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