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鹹通四年正月十五(863年)江陵
元夜,火樹銀花,龍騰獅舞。江陵的長街閭巷張燈結彩,焰火衝天,照徹明淨寥廓的銀河。梨花般的瑞雪在華燈朗月下飄飄灑灑,隨風過往。一絲向暖的春意在梅端悄露,団蕊素萼,疏影臨風,恍若盛開在盈盈畫卷中的美人。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麵對這滿城的流光溢彩,萬戶升平,光不由自主地吟了一首蘇味道的詩;威閉上眼睛,任飛雪在自己滾燙的麵頰融化、濕潤;裒完全被夜市燈火的繁華吸引了,在如流的人群中歡呼著、跳躍著,陶醉著;幼微遙望星空,明月隨雲轉,思緒又閃爍在芬芳的夢境裏..
那是燈火如晝的長安街巷,姹紫嫣紅的光影明媚奪目。來往遊人賞燈猜謎,遙掛在中天的明月也顧盼生情。香車寶馬載著她和李億穿行在熙熙攘攘的路人中,郎才女貌,羨煞遊人。
“娘子,你看這‘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的上元佳節熱鬧中不乏詩意,不正是你喜歡的嗎?”李億將她擁在懷中,含情脈脈。
“卻是風月無邊,一片佳景。”她笑了。
“娘子若是喜歡,每年的上元節子安都陪你來賞月觀燈。”李億懷擁軟玉,氣宇軒昂。
她依偎在他懷中,不說話,享受著春宵一刻的甜蜜。一股柔風吹起她葳蕤的裙裾,飄逸著婉轉的弧度,裙擺間環佩和瓔珞叮當作響,恰似元夕愉悅的音符。
街口,一家攤點正在叫賣,吸引了不少遊人聚集。
“娘子,那兒挺熱鬧,我們去看看吧!”李億提議道。
“相公說去我們就去吧。”她尚沉浸在幸福當中,把一切都交於李億定奪。李億微笑著在她額頭親吻了一下,牽著她的手下了馬車。
來到攤點前,見幡上寫道:一輪明月半邊天,無根楊柳水中藏。員外隻在口中坐,細讀詩書不用言。眾人圍攏在幡下指指點點,好不熱鬧。李億隻做沒看見,領著幼微找了張凳子坐下,喚道:“老板,幫我來兩份湯圓。”眾人一愣,目光齊刷刷地望向李億他們,幼微被盯得不自在,低頭不語。看著眾人詫異的眼光,李億笑笑,又提高了嗓門,喊道:“兩碗湯圓,快點啊!”有人不解地問道:“你怎麼知道這兒是賣湯圓的?”李億笑道:“我怎麼知道?他攤前掛的幡上不是寫著‘有湯圓賣’嗎!”眾人驚愕,再看幡上的字,一推敲,確實是,“一輪明月半邊天”是個“有”字;楊柳無根是“楊”字去掉“木”的意思,再加上“水”即是“湯”了;員外坐在口中就是個“圓”字;讀書不用“言”不正好是個“賣”字嘛!都直誇李億聰明,李億隻是拱拱手,心想這些個小伎倆也太不值一提了。幼微看在眼裏也覺好笑,忍不住捂著嘴笑起來。
這時,攤販小跑著過來,向李億拱手施禮道:“怠慢二位了,請見諒,不知這位客官可有興趣參加小店的一個活動?”
“什麼活動?”
“在下見客官衣著考究,器宇不凡,剛才又一下猜中我幡上的謎底,肯定是個讀書人,這上元佳節大夥兒無不是賞燈吃湯圓猜燈謎,小店也附庸風雅舉辦了一個猜燈謎的活動,若是猜出來了,二位的湯圓就算在下請的,客官意下如何?”
李億聽了,覺得幾分可笑,心想,你一個湯圓攤子還搞什麼猜燈謎,小心把你吃窮嘍!再說,你那湯圓又值幾個錢,心中甚是不屑。正想拒絕,發現聚集的人又多了起來,還真是看熱鬧不怕事大,再看幼微一直坐在旁邊默不作聲,轉念一想,可不能在娘子跟前丟份,便一口答應下來。
攤販笑道:“多謝賞臉,請客官自行抽題。”說完將一串燈籠掛於桌前。這些小燈籠火紅火紅的,與今夜的長安街同一個調調。李億不假思索,隨意摘下一隻,取出題目,是一首字謎詩,道:李白才學泣鬼神,詩文淵博獨超群。四方漫遊遍天下,如水撈月是傳聞。見題,李億嘴角一揚,解道:“謎底是‘激蕩’的‘激’字。”
“何解?”
“這是一首嵌字詩,每句第二字嵌‘白文方水’四字,合起來便是‘激’字。”李億頗有些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