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人言長生,隻聞不曾見
“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
一名老先生正在台上踱著步子,搖頭晃腦好不愜意,底下的一群十餘歲童子,跟著搖頭晃腦的背誦著這首讚頌大道之精妙,仙道之勝景的古詩,據說這是大唐昔年一名大儒親手所著的道詩,蘊含了種種奧妙之處。
不過傳到了今天,人們口耳相聞,讀得多,背的多,卻是沒能發現出一點的奧妙所在,變成了純粹的文字組合,隻能感受到一絲絲的意境,流淌在心頭。
堂中一個小童,正是舉手提問,老先生瞟見了,示意童子可以站起來問話。
童子深深地鞠躬,然後才問話:“請問先生,這道詩,我已經可以背誦,但是卻無法感覺到一點點的奇妙,這是為何?”
老先生點點頭,讓童子先行坐下,這才說道。
“這道詩,距今也已經有著數百年的曆史了,是本朝太宗年間,一名明心見性,道理通聖的先賢所寫。其實這位,也就是那時的當朝一品,三公三師之一,吳承恩,吳太傅受太宗旨意所寫《西遊記》中片段。據說這位大儒,當年曾經親自見識過仙道正法的種種神妙,本身也是有著神遊真仙的境界,學習的乃是浩然學宮中的真法妙傳,其中究竟有如何的神奇,我當年,我……唉,大道何其難!”
說到此處,老人有些黯然傷神,臉色晦暗。那提問的童子身邊眾人,見到老師這種表現,都是紛紛埋怨這個童子,說他不該亂說話,幾個人一起說,可童子急得快要掉了眼淚,兩眼帶著水汪汪。
老先生歎了口氣,見得這樣,有些哭笑不得,揮手止住了那些小童,繼續解釋。
“雖然我苦讀數十年聖賢大經,力求學理清明,直達本心。早年更是師從王氏學派的著名賢哲王夢如學習過幾年,求得那問心扣心之術,試圖靠著巧力破關,明見本心,但是最終沒有得成……”
嘿了一聲,老先生打住了回憶,開始回歸正題:“何為大道,乃是上體天心,下應民意!聖賢早有論述,君子立五德,道從思中尋。先求做人法,再言修真途。自古來有,三皇五帝立人道,九朝天子言烽火。國之大事,以人為本;道法精妙,以心為尊!任你萬千妙義天法,最終還是要回到這起始的一點,不過這一點,心,觀盡古今圖書典藏,卻也沒個正式的含義,都是模模糊糊,不知所雲……”
老人無奈一笑,自己讀書讀到今天,連很多方麵的入門級都不算,這些都是純粹照搬聖賢所言。更是由於某些緣由,最後落得隻能夠在這裏給一些小童啟蒙,實在是心性不堪造就,當初悔不聽師父的話!自己都搞不明白的事情,被問到了,卻是有些失了分寸。
“最簡單的問題,往往蘊含最深刻最根本的道理。老周你可是學了一輩子聖賢書,連這個都沒搞清楚,可別亂說,強行解釋,誤人子弟!”
一名華服老人走了進來,一臉微笑,“你要是悟透了這種,幾乎代表著部分世界根本源泉的道理,早就舌綻金蓮,天花朵朵,異象紛生,學那吳太傅一般榮登天闕了!哪裏還要跟我一樣在這紅塵裏日日辛苦?”
這周老先生聽得此言,卻沒有因為語含諷刺著惱,立刻反應過來,連忙稱謝:“要不是館主提醒,我怕是又要鑽了牛角尖,走了邪鋒,還影響到這些孩童日後的發展,真是罪過,罪過!不過,館主怎的有空,來我這裏巡視?”
華服老人搖頭失笑:“怎麼,我偶爾來這裏一次,還不歡迎?我又不是個掃把星,偶爾來看看,不也正常?”
說話間,比劃一個手勢,周老夫子了然,拍拍手,宣布這節課就到此結束,各自回家溫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