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星隕萬民淚(1 / 3)

漢中前線,李思齊部將侯伯顏達失突然棄了興元城,不戰而北遁。

萬勝兵不血刃,便得了一座堅城。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元軍後院,又起內訌。河南王擴廓帖木兒與陝西元軍盟主李思齊素有夙怨,雙方時打時停從未罷休,這次擴廓統兵三十萬,又兵臨潼關城下,聲言要直取長安,李思齊不得不收縮兵力,回師以救老巢。

不消說,大夏紅巾得了漁翁之利。於是,即在興元城中重建了征虜都督府。但這仗,又如何打?北伐中原的戰局,顯然是孤掌難鳴,要操廟算之勝券,還得東聯朱元璋,求得戰略上兩路夾擊中原的態勢,方可實現紅巾造反的初衷:驅逐元虜,以靖中夏。

然而,老奸巨猾的朱元璋並不忙於北伐,他與中原的擴廓帖木兒頻頻互派使者,卑詞言和,互通友好。暗地裏,他卻在調兵遣將,加緊進行著吞滅張士誠、方國珍各路紅巾的火並步驟。

元末亂世大舞台,政治和戰爭,詐謀百出,瞬息萬變。誰要是稍不留神,誰就會掉了腦袋還不知是怎麼回事。

萬勝得了漢中之地,他操練士卒,廣積糧草,自是靜觀時變,以求進取。玉珍大哥夙願未嚐死不瞑目呀,他明二兄弟又豈能懈怠戎機?

潼關大戰,屍積如山,血流漂楯,河南王與陝西盟主皆視士卒為草芥,殺人如麻之後,終歸各自退兵而去。

李思齊回到長安,歇息還沒幾日,他帳前親兵又引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這個商旅打扮的來客原來是朱元璋的密使,且帶來了元璋致思齊的一封信,其辭略曰:

曩者元君失馭,天下土崩,群雄欲成霸業者甚眾。聖人言,天道所助者在德,地利可據者在險。公乃中原漢人,時逢世亂,獨能仗義施仁,挺身奮臂,率義旅以保關中。公今割據秦地,擁精兵,守要塞,盡得百二山河。吾揣公之福德威力亦足慰民望,若識天運去留之機,應時而改元稱帝,以撫關內百姓,不亦可乎!惟公籌之。

“吳王要做皇帝,他自個兒做去,何必又來勸說別人。來人呀!”思齊覽畢,怒衝衝地撕碎信劄,擲於地上。改元稱帝乃大逆不道,此事傳到大都,那還得了!他本想喝令軍士將來人推出轅門,斬首示眾了事。但他轉念一想,兩軍交戰尚不斬來使,何況他李思齊還未曾與朱元璋交兵呢,眼下群雄逐鹿,誰知道日後鹿死誰手呢?不如留條後路。於是話到嘴邊,他又改口道:“來使不遜,給我亂棍逐出營門!”

常言道,世間哪有不透風的牆?果然,消息傳到大都,皇城中那個大元皇上便派欽差下來了。

李思齊不敢怠慢,照例是設下香案,沐浴更衣之後,方才叩頭跪拜,口稱謝主龍恩,接了聖旨。但一轉瞬,他給欽差遞了一個眼神,那欽差會意,二話不說便跟在思齊後麵,悄悄地進了深深庭院中的一間密室。

原來,這欽差大人來長安的次數多了,思齊多有珍寶美女相贈,他早已視思齊為恩主,與其說他是皇上的奴才,倒不如說他是李思齊收買過來又安插在京城的一條獵犬。

“此次皇上詔書,明的是催大帥早日發兵攻蜀,暗的卻是要試探大帥有無叛逆之心。”欽差坐定後,說話甚是討好賣乖:“這個嘛,我回去後自會在皇上麵前美言幾句。”

思齊裝出一副感激不盡的模樣,又說了一大堆恭維的話,接著,便頻頻地問起了京城的動靜。

“你是問孛羅大帥咋個要領兵犯闕嗎?”欽差有問必答,在恩主這兒,他說話很隨便:“朝綱不振,孛羅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進京的。你想想,朝廷宰相搠思監,與那個太監頭子樸不花,兩個小人內外勾結,把持朝政,多年來烏煙瘴氣彌漫朝堂,單是賣官鬻爵這一項,多少銀子買個什麼官,在京城,已是人人皆知的明碼標價。他們一手稱銀兩,一手填告身(官吏委任狀),早就習以為常。孛羅犯闕,他冠冕堂皇得很,說的是鋤奸扶正,吊民伐罪,但依我看,這其實呢,還不是由一個小小的宮女引起的。”

“咦,有這等怪事?這小宮女是誰?”思齊不動聲色地詫問。

“這小宮女不知來自何處,在宮中,反正皇上昵稱她叫菩薩蠻。莫看這小妞兒小小年紀十五六,她可是宮中狐媚第一,美且善淫,初與皇上媾和時,落紅浹褥,嬌聲勾魂。皇上本想將她金屋藏嬌,但這小妞兒卻偏偏不甘寂寞,說她是妲己再生,褒姒複出,一點不為過。皇上在宮中大興十六天魔舞,拜一個西番僧為帝師,傳授什麼大喜樂法,這小妞兒如魚得水,大施淫術,先是把皇太子弄得神魂顛倒,沒有她在側就寢食不寧。後來被皇太子的舅公撞見了,那舅公名叫老的沙,也就是皇上的舅舅,是皇上生母邁來迪的胞弟,他乃朝廷禦史大夫,位在三公之列,已經一大把胡子了,也被那小妞兒勾引去同榻共枕。如此一來,幾個男人爭風吃醋,是那個老的沙拿菩薩蠻當做誘餌,又把孛羅這隻色狼誘進京城,誘入皇宮……”欽差說著說著,他偷眼瞟了一下思齊,隻見這恩主故作姿態,正襟危坐,麵露不悅。欽差本想說點宮中秘聞吊一吊恩主的胃口,但此刻他情見不妙,連忙見風轉舵,馬上又轉移話題道:“不過,大帥也不必替皇上擔憂。前一向,皇上聖明,皇上已召來義士把那個犯上作亂的亂軍頭子孛羅給誅殺了。”

欽差邊說邊做了一個砍頭的手勢。但他的手勢還沒有收回來,隻聽得恩主那裏就“嘿嘿”地冷笑幾聲,接著,思齊不陰不陽地問道:“欽差說得不錯,今日皇上已殺了孛羅大帥。但明日呢,明日皇上又想殺哪一位大帥呢?”

欽差愕然。他沒提防恩主會如此將他的軍。

思齊陰沉著臉,呆了好一會,仍是冷冷地說:“世人皆言皇上仁柔寡斷,非好殺之君。但我觀皇上所為,其實未必。隻不過他是假手於人,難以覺察而已。皇上登基以來,在位三十餘年,權臣赫赫有重名者,皆死於其手,單是殺一品大官,前前後後就多至數百人。殺之皆在指顧之間,即便是錯殺,冤殺,他何曾有過悔殺之意?”

思齊一雙老鷹似的目光,陰森森的,緊盯著對方。欽差頓覺芒刺在背,他清了清喉嚨,小心翼翼地試探著:“恩公的意思,是不是擔心下一個,嗯,下一個……”

“在這裏,不會有下一個了!”思齊不待對方吞吞吐吐地說完,他突然沉下臉來,義憤填膺似地厲聲道:“皇上?皇上這把龍椅是什麼東西?他有權勢的時候,整個天下都是他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身家性命,金銀財寶,統統都是他的私產,他都可以任意生殺予奪。人人在他麵前都得三叩頭,九跪拜,山呼萬歲,戰戰兢兢。可是,千萬不能走到末日,不能待到氣數已盡。要是到了末日,氣數已盡,嘿嘿,別人就要搶他的寶座了。到那時,別人說他是昏君他就是昏君,說他是暴君他就是暴君,哪個覬覦者都可以打著應天順人的旗號,打著吊民伐罪的旗號,號召天下共討之,人人共誅之。嘿嘿,這個時候,皇上是什麼東西?是臭狗屎。他這個天王老子就變成了臭狗屎一堆,像諸如此類要誅滅誰誰,征討誰誰的詔令,哪個還會認真去理睬它?”

李思齊突然發作,一番牢騷話噎得欽差大人漲紅著臉,驚愣愣地呆在那裏,支支吾吾不知說什麼是好。半晌,他才囁嚅著道:“恩公說得對,我看也是這個理。元祚氣數已盡,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大帥,你就據關中稱帝吧。”

“嘿嘿,你又想錯了,不要聽到風聲就是雨。我不是那個意思,我不會稱帝。”思齊緩和了口氣,把攤在麵前的詔書收起,輕鬆地塞進自己的懷中,不由得十分狡黠地笑道:“嘿嘿,當今天下是什麼形勢?大元朝廷隻剩下北方半壁河山了,支撐朝廷的三大帥,孛羅已滅,隻剩下擴廓和我二人了。我若攻蜀,擴廓必躡我後進入潼關,我豈不是進退失據,兩頭挨打嗎?再說,明玉珍自至正十七年入蜀以來,治理蜀地已近十年。他輕徭薄賦,任賢用能,蜀民人心歸附,四境已安。若論曆代蜀中割據之主,明氏之文韜武略,遠在王建、孟知祥等輩之上,可以直追蜀漢先主劉玄德。他不伐我,已是萬幸,我若攻他,豈不是自找苦吃?所以,我不奉詔,沒別的意思,我是要保境安民,我身為一方閫帥,不保境安民能行嗎?”

欽差隻好唯唯諾諾,點頭稱是。眼看大元朝廷已是風雨飄搖,快要樹倒猢猻散了,這欽差還能替皇上賣什麼力呢?

李思齊打發了欽差,隻是待在長安,並不打算奉詔攻蜀。但得了漢中的明二將軍萬勝,他卻日夜派出探馬,四方打探敵情,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乘之機。這一回,他又盯上了李思齊經營多年的屯牧地剌踏坎。

剌踏坎守將侯伯顏達失,他乃是皇室旁係子孫,前次棄守漢中後,他本想離陝回大都,但李思齊不允。李思齊平素很瞧不起這些從京城來的膏粱子弟。他想,這些蒙古親貴不是喜歡牧羊放馬麼,那好吧,剌踏坎有草灘有澗水,牧馬上萬頭,你侯伯顏達失就去那兒溜遛馬,做一個逍逍遙遙的牧馬官吧。

剌踏坎是一處屯田牧馬的好地方,有山有水有草灘,山口處紮柵為寨,其內山穀深長,澗水潺潺,雖是初冬季節,仍然草長花香,鳥飛獸走。但侯伯顏達失心情鬱悶,回不了京城,他隻能帶著手下的幾名軍校,整天在山中打獵解悶。這幾日,山中野物很多,他率性就在山溝紮下營帳,白日奔逐於林中很累了,夜晚便燃起篝火,烤食著那些軍校們射獵的野雉呀,狐兔呀,日子倒也過的有滋有味。這天夜裏,有軍校弄來幾壇酒,白日裏又獵獲了一隻大麋鹿,侯伯顏達失高興起來,不由得喝得酩酊大醉。哪知到了夜半時分,突有軍校大呼:“著火了!軍寨著火了!”當侯伯顏達失從睡夢中醒來,山穀中已是潰兵如潮,草場,馬棚,到處都是一片火海。原來,明二將軍萬勝親率奇兵,千裏奔襲而來,今夜已攻入剌踏坎。火光之中,紅巾健兒一片喊殺之聲,已如風卷殘雲般直撲過來。不消說,侯伯顏達失驚恐萬狀,他一骨碌翻身上馬,也來不及呼喚隨從,就匹馬隻身逃之夭夭了。

萬勝神機妙算,奇襲剌踏坎得手,一夜之間,便俘獲草場軍馬上萬匹。但萬勝萬萬沒有料到,在他離開興元城的時候,李思齊元軍突然乘虛偷襲,留守興元的聶堇寡不敵眾,已丟了城池,退守在通往蜀中的一處隘口葫蘆關了。

當萬勝與聶堇合兵一處,在葫蘆關等待蜀中接濟軍糧以圖回師再取興元的時候,卻又遇上連綿陰雨,蜀地道路泥濘,金慶祥一路磨磨蹭蹭,押糧失期。無可奈何的萬勝,隻得放棄北進漢中,在關上虛設疑兵之後,便連夜悄悄地退兵了。

萬勝一路退兵南行,還剩一二日的行程便可進入劍門關了。這天夜裏,萬勝在燈下瀏覽了一會兵書,他忽然想到,前次在劍門關捉得一個元軍奸細,並從奸細身上搜出李思齊暗通張文炳的密信。這密信已派快馬遞到重慶多日,想來玉珍大哥已見到了他的密奏。他萬勝帶兵在外,忙於征戰,不知朝廷有何處置?他想到文炳平日巧言令辭,極善文過飾非,心中不免忿忿。萬勝擲下兵書,跨出營帳,他想查查崗哨散散心,可一抬頭,他卻望見南方蜀地上空,忽有流星劃過,先是三顆兩顆,瞬息之間,閃閃爍爍,赫赫然竟是星墜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