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1 / 3)

山穀《茶磨銘》雲:“楚雲散盡,燕山雪飛,江湖歸夢,從此祛機。”

都下鄙俗,目軍人為赤老,莫原其意,緣尺籍得此名邪?狄青自延安入樞府,西府迓之,累日不至,問一路人,不知乃狄子也。既雲未至,因謾罵曰:“迎一赤老,累日不來。”士人因呼為赤老樞。伯庸常戲其文雲:“愈更鮮明。”狄答雲:“莫愛否?奉贈一行。”王大慚恧。

李後主於清微殿歌“樓上春寒水四麵”,學士刁衍起奏:“陛下未睹其大者、遠者爾。”人疑其有規諷,訊之,雲:“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又作紅羅亭子,四麵栽紅梅花,作豔曲歌之,韓熙載和雲:“桃李不須誇爛熳,已輸了春風一半。”時已割淮南與周矣。

大曆十才子:盧綸、錢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李嘉、耿緯、苗發、皇甫曾、吉中孚,共十一人,或無吉中孚,有夏侯審。

紺者,青而含赤色也。

省試,《王射虎侯賦》雲:“講君子必爭之藝,飾大人所變之皮。”《貴老為近親賦》:“見龍鍾之黃耇,思仿佛於吾親。”試官掩卷大噱,傳為口實。

章伯鎮瑉學士雲:“任京有兩般日月:望月初,請料錢,覺日月長;到月終,供房錢,覺日月短。”

歙州黃山俞侍郎獻卿,當與友人肄業山中。一日深入山中,見鬆樹有大黃實,拋石,擊落一枚,甚堅而香,俄落深澗中。翌日再尋,則失所在。或雲:《抱樸子》所謂“招葳,食之可仙。”

晏相有“春風任花落,流水放杯行”之句。

惠崇遊長安詩有“人遊曲江少,草入未央深”之句。

販鱓者器中置鰍,雲:“喜睡,鰍好遊,不爾睡死。”

長安姚嗣宗詩:“蹋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布衣能辦此,可惜作窮鱗。”韓稚圭安撫關中薦,試為大理評事。

廣南呼食為頭,魚為豆鬥,茗為薄、為筴,筆為支、為床、為枝。

供奉官羅承嗣住州西,鄰人每夜聞擊物聲,穴隙視之,乃知寒凍齒相擊耳,贈之氈,堅不受。妻母來,見其女方食枕中豆,贈之米麵,亦不敢納。遂挈其家居州南,聚贍窮親四十口。嚐辭水路差遣,雲:“法,乘官舟,載私物,不得過若幹斤重,恐其罹此罪。”乞與陸路差遣。

祖擇之押字,直作一“口”字,人問之,雲:“口無擇言。”

江南一節使,召相者,命內子立群婢中,令辯之,相者雲:“夫人額上自有黃氣。”群婢皆竊視之,然後告雲某是。柁工火兒雜立,使辯何者是柁人,雲:“麵上有水波紋者是。”亦用前術。

長安北禪寺筍石,鄭天休資政題十字:“春至不擇地,路傍花自開。”刊之。

向相延州詩:“四時常有煙棚合,三月猶無菜甲生。”又有人嘲同州詩雲:“三春花發惟樗樹,二月鶯啼是老鴉。”

酒,所以治病,藥非酒不散。

真廟將立明肅為後,令丁晉公諭旨楊大年,丁雲:“不憂不富貴。”大年答如此:“富貴亦不願。”

梅聖俞過揚州,宋相公庠送鵝,作詩謝之雲:“常遊鳳池上,曾食鳳池萍。乞與江湖去,從教養素翎。”得之不懌。

康定中,侍禁李貴為西邊寨主。妻為昊賊所虜去,家中一白犬頗馴擾,妻祝曰:“我聞犬之白,乃前世為人也,爾能送我歸乎?”犬俯仰如聽命,即裹糧隨之,有警則引伏草間,渴即濡身而返,凡六七日出賊境。其夫無恙,朝廷封崇信縣君。

好事者記一春好天氣不過二十日。

朱巽草製雲:“某官夙負材。”真廟令出典藩。

同州民謂雨沾足為爛雨。

江州琵琶亭詩板甚多,李卿孫惟留一篇夏英公詩:“流光過眼如車轂,薄宦拘人似馬銜。若過琵琶應大笑,何須擦淚濕青衫。”

劉師顏視月占旱,問之,雲:“諺有之:月如懸弓,少雨多風。月如仰瓦,不求自下。”

田元鈞狹而長,魚軒,富彥國女弟,闊而短,在館中,石曼卿目之為龜鶴夫妻。

曾會,泉南人。不改鄉音,嚐聞叩戶聲,呼童視之,雲:“無讀作模客,是狗抓癢。”遽起雲:“請門客自朝湯。”胡巽嫁女,與侯詢雲:“嫁女與侯孫。”

淩景陽都官與京師豪族孫氏成姻,嫌年齒,自匿五歲。既交禮,乃知其妻匿十歲。王素作諫官,景陽方試館職,坐娶富民女論罷。上知景陽匿年以欺女氏,素因奏孫氏所匿,上大笑之。

王貽永久冠樞府,持慎,少所發明。楊懷敏自河朔入奏堤塘事,所欲升黜者數十人,兩府聚聽,敏來白事相府,為具呼為“太傅稱說”雲雲,莫敢發言,獨貽永頩怒雲:“押班如此,莫謄倒人甚多,未為穩便。”敏縮頭而退。時龐相、吳左丞為樞副,退而言曰:“嚐得此老子惡發,大好事,政府呼太傅者有慚色矣。”

楊大年行酒令:“李耳一作陽生,指李樹為姓,生而知之。”黃宗旦應雲:“馬援死,以馬革裹屍,死而後已。”李子儀雲:“劉盆子,成公綏。”又雲:“‘吊由靈’可對‘疇離止’。”

張宛丘夜值館中詩雲:“蒼龍掛鬥寒垂地,翡翠浮花暖作春。”

夏英公少年作詩,語意驚人,有“野花無主傍人行”之句。

狄青討邕州儂賊,發西邊蕃落馬,用氈裹蹄。

晏相改王建詩:“黃帊覆鞍呈馬過,紅羅纏項鬥雞回。”為“呈過馬”、“鬥回雞”為其語,不快也。

呂文靖詩:“賀家湖上天花寺,一一軒窗向水開。不用閉門防俗客,愛閑能有幾人來。”

陝府昭宗禦詞雲:“何處有英雄,迎歸大內中。”河中逍遙樓與太宗詩:“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氣象不侔矣。

王文穆罷相知杭州,朝士送詩,唯陳從易學士雲:“千重浪裏平安過,百尺竿頭穩下來。”冀公稱重之。

劉子儀侍郎三入翰林,意望入兩府,頗不懌,詩雲:“蟠桃三竊成何味,上盡鼇頭跡轉孤。”稱疾不出,朝士問候者繼至,詢之,雲:“虛熱上攻。”石八中立在坐中雲:“隻消一服清涼散。”意謂兩府始得用青涼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