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胡兒。周宜模模糊糊聽出了父親的意思,盤踞洛陽的是胡兒,鎮守六鎮的更是胡兒。洛陽的胡兒已經開化,在殺燒擄掠之外學會了治國,學會了禮儀和文雅,而被洛陽拋棄的六鎮胡兒沒有。
周城帶來中州的,正是六鎮胡兒。
周城是他周家人,汝南周氏,那說明不了什麼。他帶領的是六鎮軍民,六鎮軍民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所在。人很難不被利益裹挾——打仗要人效死,人家憑什麼給你效死?為了活命,為了富貴。
他會用官位酬賞他們的功勞,用子女玉帛酬賞他們的功勞,就像從前太武帝、道武帝做過的那樣,他本身是華是夷,根本不重要。
他就是個胡兒。
周宜在那個瞬間忽然明白父親一直不喜歡這個族人的原因。
他這時候回頭想,想起第一次見到周城的樣子,穿羊皮襖的少年,眉目生得那樣伶俐,表情卻是局促的。官話說得磕磕巴巴。是個很要強的孩子,官話說得不好,便不大說,待過得月餘,已經說得很好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下的功夫。騎射好得驚人,那時候四郎可喜歡他,成日裏混在一處。
他生在中州,他出生的時代已經沒有什麼人說鮮卑語了,在他的位置,也很難有他父親的感受,一定要認真去想,方才能察覺,也許就如父親說的那樣,那是一群野蠻人,他們會毀掉他們子孫後代的晉升之路。
可是三十萬人……他想。
中州也不止他周氏一家,父親不見,別人也不見嗎?他孜孜以求,希望提高門第,別人不也這麼想嗎?
就算知道是飲鴆止渴,然而人最害怕的還是這一刻活不下去,你不飲,有的是人搶著飲。如果不是對勝負沒有把握,他其實並不為此猶豫。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提升門第,是何其艱難的事。
何況——
他心裏有更隱晦的念頭,他並沒有想過要把它說出來。
他退了出去。
周翼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大堂裏坐了更久的時間,他知道他沒能說服他的兒子。小兒輩的急功近利。他老了。他希望平平安安地,等著兒孫建功立業,而不是在他死後,沒有人能給他墳上添一抔土。
嘉敏晨起,周家婢子已經候在門外,送進來胰子、手巾、脂粉衣物,雖不及嘉敏在家中所用,也稱得上精美。胰子薄如一片梅花,觸水便化;衣物是白紵所織,顏色皎皎,連首飾也一齊備了。
梳洗畢,又來一婢子,向嘉敏說道:“二郎君去見郎主,怕娘子拘束,請了姑娘過來陪娘子。”
進來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娘子,穿的淺黃色裙衫,圓鼓鼓的臉,圓溜溜的眼睛,一臉好奇:“阿姐怎麼稱呼?”
嘉敏:……
想是周二不想泄露她的身份,沒有與底下人細說,又不敢怠慢,請了妹子來作陪。嘉敏笑道:“妹妹叫我三娘子就好。”那小姑娘脆生生喊了一聲“三娘子”,又自我介紹道:“我叫阿難。”
嘉敏便知道周家也信佛。
底下婢子送了早餐進來,有地黃粥,胡麻餅,杏仁酪,餺飥,配以五色飲,時令蔬果葡萄,石榴與桃。
阿難素日朝食並沒有如此豐盛,便知道這位不言其姓的三娘子果然是貴客:早上二兄遣人說家裏來了貴客、請她作陪的時候她還心裏疑惑,如果是男客,自不會讓她作陪,如果是女客,為什麼不是阿嫂去呢?
她暗搓搓地想,是不是二兄外頭有了相好帶回家裏來,所以要瞞著阿嫂。還老大不情願,到見了人方才打消這個念頭:這位三娘子顏色雖不見得有多驚豔,氣質裏自有矜貴,不似那等孟浪人。
又生出好奇來,不知道到底什麼人物,能令二兄這般鄭重。
用過朝食,便問嘉敏:“阿姐要到園子裏走走消食嗎?”
嘉敏見這個小姑娘從見麵開始就不斷偷瞄她,也知道是好奇。周城說過周翼有三個兒子,卻隻有一個女兒,嬌寵得緊。不由莞爾。不知怎的想起嘉言——好在有王妃在,倒不致使她有後顧之虞。
周家園子也是極大,時令盛夏,草木蔥蘢,沿廊漫步,無暴曬之憂,有微風徐來。廊下水波粼粼,隔水望去,隱隱可見白塔重重。
半夏與周家婢子都不遠不近跟著,有五六步的距離,阿難於是笑嘻嘻問:“阿姐怎麼認識的我二哥?”
嘉敏心裏想不知道周翼什麼態度,隨口應道:“有次踏青,碰見你二哥與人對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