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月夕煙朝幾十春(1 / 3)

梨清鎮坐落於煙雨朦朧的水鄉中,這裏以種植梨樹為主,每當梨花盛開時,滿鎮雪白一片,景色十分宜人。鎮上的主管與上麵有著不可告人的勾結,年年向朝廷申請免稅,卻向百姓征收重稅,大部分貧民被迫拋井離家,主管又發布通知,不許人群流竄,大家去鬧還見了血,鬧得一時間人心慌慌。

幾個月前,來了一位中年人,他不過是攜帶家眷路過,聽聞此事,竟然獨自一人背著劍去了一趟衙門,待百姓敢出門圍觀的時候,發現平日裏虎虎生威的幕僚爪牙,皆烏壓壓跪了一地,很快國都就派人過來,不僅給當地百姓平反昭雪,還賠償了不少銀子。

十裏八鄉的百姓聽說這件事,皆紛紛來找這位中年男子,感謝他的大恩大德要給他蓋個積德寺廟,結果人家聽完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他說,你們把我暫住的地方都種植蘆葦吧!

恩人說話哪兒能不聽,當地百姓熱火朝天地幹了一下午,在鎮南頭的小院外種了一大片蘆葦。

卻不明為何非要中蘆葦,有幾個大膽的年輕人問恩人後才明白,恩人的意思是,等到梨成熟,能用蘆葦編筐方便拿出去賣。據說當時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聽完紛紛感動得熱淚盈眶,拽著恩人不讓走,恩人半推半就,在小鎮最南端住了下來。

每過幾日,恩人又召集了百姓開了一個會議,說是當地沒有學堂,他想出錢置辦一間書塾,免費教孩子們讀書。種了幾百年地的貧民聽見這話,當眾跪下給恩人磕頭,說他是慈悲佛主轉世,就這樣,東家出土,西家湊桌椅,一間看著不錯的書塾就在小鎮中心的大榕樹邊建了起來。

從此梨清鎮每日早上皆會響起嫋嫋的鍾聲,和童子們響亮的讀書聲,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分感激這位恩人帶給他們的幸福生活。

漸漸小鎮書塾的名氣變大,隔壁鎮子上的父母有些走了幾天幾夜把孩子送到了這個書塾,跪求教書先生收下自己家的孩子,而教書先生卻分文不取,對待所有的孩童一視同仁。

小鎮上的人皆紛紛猜想,教書先生看著剛過而立之年,可憐見的看不見,他說話聲音特別好聽,像清泉一樣,有些老人家便喜歡坐在書塾門口嗮太陽,主要是為了聽這位教書先生講詩。

百姓都對這位教書先生十分敬重,主要是因為平日裏,他們都擺弄不定的頑劣孩童,隻要到了教書先生手裏,很快就變得各個服服帖帖,知書達理,舉止文雅。很多大字不識一個的莊稼漢,每每看見教書先生經過都要噓寒問暖幾句,隻為了聽人家講幾句話。

附近小鎮上還未出嫁的姑娘家,連做夢都想嫁給這位教書先生,即使人家看不見,她們也樂意服侍他一輩子。要不是男女授受不親,估計每日去學堂的姑娘家都要踩破了門欄。

秋日的午後,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地編著蘆葦筐,算著今年收成有多少,偶爾聊個東家長李家短,嬉笑聲不絕於耳。

湛藍色的蒼穹上飄著淡淡幾縷雲絲,書塾的小院裏,一襲白衣的墨雨坐在上首,孩童們皆坐在小板凳上,聽他提問道:“誰能背出有關於秋景的五言律詩,隻要有秋景的那一句。”

話音剛落,孩童們皆是一臉躍躍欲試的興奮,大家都喜歡得到先生的肯定和誇獎,那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

王二毛站起來大聲道:“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墨雨點頭稱讚道:“陶淵明的《酬劉柴桑》,很好。誰再背一首七言律詩?”

王二毛剛自豪地坐下,戚書大趕緊站起來,響亮地背道:“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墨雨淡淡一笑道:“曹丕的《燕歌行》,隻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徐鷺起身道:“《燕歌行》是樂府題目,屬於《相和歌》中的《平調曲》,這個曲調以前沒有過記載,所以我認為這是曹丕自創……所以不屬於……”

墨雨閉著眼瞼,他低了低頭,一縷青絲蕩在胸前,他複抬起頭,露出了一個溫和的笑容,清冷道:“徐鷺今晚把樂府詩重頭抄寫三遍。”

大家都看著滿臉通紅的徐鷺,這裏明明是他功課最好,可惜卻也是被先生罰得最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