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春天,父親已辭世十載。還記得那年送葬回來的路上,天空中忽然下起了蒙蒙細雨,仿佛天公也在為父親的辭世而惋惜流淚。從那時起,我心中就有了一個念頭,想為父親和他的戰友們做點什麼,聊以告慰英靈。
前些年一直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因此這個願望始終沒能兌現。這幾年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將父親的作品、資料和事跡一一整理,於是腦中有了思路和立即動筆的想法。
知史、知世、知人、知心方可真實再現。由於誌趣相投,父親活著的時候對我期望最大,雖然在孩子當中我離他最近、跟他最親,但畢竟從小到大因工作關係和種種原因始終是離多聚少。他每天想的是什麼?都在忙些什麼?在別人眼裏他究竟又是個怎樣的人?在他逝世以後,不少跟他一起戰鬥和工作過的戰友、同誌、下屬寫來慰問信或前來探訪。在講述和回憶中,許多事情終於浮出水麵,零散的記憶由此得以拚接和複原。這使我的心胸豁然開朗,從中進一步加深了對父親的理解,重新體會認知父親那無悔的人生,同時這也為順利完成這部小說打下了創作基礎。
此外,我寫這部小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為那些為新中國電影事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一生年華,雖功勳卓著卻默默無聞甘居幕後的老一輩革命者、藝術家、電影人謳歌證明。讓更多人了解那些無名英雄和幕後功臣的偉大與可敬。他們的精神應當被世代傳頌並發揚下去。
這本書前後曆時一年多,今天終於就此付梓。我要感謝女兒女婿在我一路創作中給予我的陪伴、支持與幫助。更要特別鳴謝:韓北極、毛瑞寧、費俊、趙桂甲、羅椂珍等眾多老同誌在父親辭世後給予我們的關懷與慰問。希望廣大讀者能喜歡這部小說,最後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幫助。
何珊
2014年4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