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長安印象(下)(馬日彈寫給皇甫嵩(1 / 2)

昨天下午,我們去鄉村小學了,蔡伯喈說這也是呂奉先的發明,天知道他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發明!在這裏我要先介紹一下呂奉先設計的教育體係,初級學校隻學習寫字,培養基本的學習能力和自立能力,主要是針對幼童,學校全部免費,供給吃住,學業優異的會有獎賞。中級學校開始分科,如算術科、法學科、軍事科等等,目的是一畢業就可以工作或者進入高級學校學習,成績優異的可以免交學費,合格的減收學費。高級學校相當於太學,學生畢業後到基層工作一年,考核合格後再回高級學校讀一年書,畢業後分配做六百石左右的官吏。我的理解是,呂奉先在培養認同他理念的官僚體係。

這個初級學校負責附近五個村莊孩子的讀書,三個先生負責教授五十多個孩子。蔡老頭說這個學校剛開辦七天,還會有孩子送過來,按照他的想法,一個教師應該教授二十個學生。三個先生都是年輕人,一個河套來的,兩個是在長安城中招收的,他們都靦腆的笑著,麻利的幹著活。孩子們的年齡在十二歲以下,我注意到他們都穿著統一式樣的新衣服,身體和指甲都很幹淨。有一個剛被送來的孩子,剛洗完澡,來領自己的東西。一套被褥和兩套內外衣服,很厚很暖和,幾本課本,用印刷蔡老頭的《論語》的紙張印刷的,隻是沒有了羊皮封麵。還有牙膏、牙刷、香皂等。

我翻了翻他們的課本,用的都是淺顯易懂的兒歌,比百家姓、千字文好理解多了。我問蔡老頭這課本是不是他編的,他笑著說,是呂奉先編的,他隻是潤色了一下文字。我已經見怪不怪了,我突然想盡快見到呂奉先了。孩子們都住在學校裏,每六天放假一天,可以回家。我看到二十多個小孩在一個獨臂男人的指揮下練習排隊、集合、走路,蔡老頭說那是教官,是退役後的傷殘老兵,勳轉一階後來到地方做教官的,他的俸祿比縣令都高。這樣安置是讓他把他的經驗教給下一代,好讓他們盡早的自立。午飯的時候,我和教官聊了一陣,他對軍營生活充滿了懷念。他原來是一個郡兵,經曆了多場大戰,退役後俸祿很高,也娶了妻子,他說他的兒子也要從軍。

孩子們的晚飯很豐盛,有蛋有肉。蔡老頭說孩子們正長身體,營養一定要跟上,每天的牛奶和雞蛋是不能缺的,每三天可以吃一次肉,就像我們在工地上吃的那樣的一小碗。蔡老頭說別看這些小不點現在和豆芽菜一樣,這樣的夥食和適當的鍛煉,不到半年就會長成大小夥子。說這話的時候,蔡老頭的臉上充滿了慈愛,就像看自己的小孫子一樣。這個老家夥終於找到了實現他一生夢想的工作,我真該為他高興。

昨晚我睡得很香,沒有失眠。

今天我們去軍營。還是那輛寬敞的馬車,我和蔡老頭、盧老頭一起。昨天盧老頭去處理政務了,今天一聽說去軍營,他立刻就跑來了,他畢竟做過大漢朝的將軍,我理解他的想法。一上車那兩個老頭就說昨晚忙到了半夜,馬上頭一歪就打起了呼嚕,無聊的我隻好和那個小書童攀談起來了。那個小書童是個孤兒,一直跟著黃巾流浪,美稷大戰呂奉先收服了八十萬黃巾,裏麵的孤兒被集中起來,按照他們的願望從軍、務農或者做工讀書,他想讀書就被送到了禮曹,恰好被蔡老頭的女兒蔡文姬挑中了做蔡老頭的書童。我問他過得咋樣,他說挺好呀,不愁吃穿,能讀書,蔡老頭和文姬姐姐待她像家人一樣,就是呂奉先他也見過多次。我問他對呂奉先印象如何,他說呂溫侯其實很和善,隻要你不越過他的底線就行。我問他底線是什麼,他想了想說是他的百姓、部屬和親人,隻要動了這三樣,呂溫侯會拚命的。我立刻無語了,想起了獻帝和百官的所作所為。

軍營到了,盧老頭立刻坐起來,蔡老頭也揉了揉眼睛爬起來。守門的小軍通報之後,一陣鼓角齊鳴,霎時間一個異族麵孔的人迎了出來。盧老頭說這是匈奴的左穀蠡王去卑,美稷大戰和大單於於夫羅一起投降了呂奉先,現在統率呂奉先的直屬部隊兩萬輕騎。去卑的漢話說得非常好,光聽他的聲音,我不會想到他是一個異族人。去卑對待我們非常恭敬,看出來他和蔡老頭很熟,後來我才知道軍營中辦文化夜校,蔡老頭幫了很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