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1)

陳氏《老子注》以抄本行於世,流傳者大約有以下數見:

一、據丁仁長、吳道熔、梁慶桂總纂之《番禺縣續誌》卷三十二『藝文補遺』雲:『《老子注》一卷【國朝陳澧撰。存。傳抄本】。』又據《陳東塾先生年譜》:『《老子注》一卷(番禺徐氏藏稿本),見《備忘冊自著書目》。自注曰:不作。故所注頗簡,間有每章僅注一條,或未有注者,然發明義趣,深有裨於讀《老子》者,引用王弼、河上諸家舊注,采擇極嚴。』(第四十八條)

二、據朱謙之先生《老子校釋》(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版)徵引書目所雲: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有『陳澧《老子注》舊抄本』。惟不知何人所錄。

三、石光瑛教授一九三零年迻錄自汪兆鏞抄本的抄本(據石氏跋語)。石氏原是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其抄本原藏廣州中山大學,現藏廣東省圖書館。一九六七年,台灣商務印書館據陳氏曾孫陳之邁所搜羅的這個抄本影印刊行。這個影印本,卷首附張起鈞、嚴靈峰二序,卷末錄陳之邁後記,略述成書經過。事實上,陳之邁所搜羅到的石氏抄本,可能隻是石氏抄本的抄本!當然也可能是番禺徐氏藏稿本加上石氏跋語的抄本(參是書陳之邁後記)。

另據張起鈞序,汪氏原抄本殆已不存,但可能有據以所抄的本子流傳。

以上文字,可略知陳澧所撰《老子注》稿本的流傳情況。

就其正文的文字情況分析,陳氏所注主要采用王弼的注本,間亦用河上公章句本,並參以多家之注,擇善而從。

這次校點的本子,爲石光瑛一九三零年迻錄自汪兆鏞抄本的抄本。校點則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收錄的王弼注本《老子道德經》(校注簡稱爲『王本』)和河上公章句本《老子道德經》(校注簡稱爲『河上本』)爲主要底本,並以馬王堆所出帛書甲乙本《老子》(《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文物出版社,一九八零年。校注簡稱爲『馬王堆甲乙本』)作爲參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