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李姬傳(1 / 1)

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嚐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鬆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嚐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遊。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於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複通。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嚐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複歌矣!”侯生去後,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歎曰:“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向之所讚於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鑒賞】

《李姬傳》歌頌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明大義,辨是非,不阿附權貴的高尚品德。寫品行高潔、俠義美慧的李香,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同時也寫反麵人物阮大铖及其他人,均有聲有色,形象生動。文字簡練,敘事分明,情節曲折,具有短篇小說的特點。

明末崇禎年間,明王朝政治越來越腐敗,黨爭日益劇烈,貴族、官僚、地主、巨賈生活極為奢侈荒淫,滿族統治者與明王朝之間又不斷發生戰爭,以致人民群眾遭受到深重災難,不得不奮起反抗,市民運動此伏彼起,農民起義波瀾壯闊。在這個大動蕩的時代中,湧現了不少“奇人異士”,尤其是“人品高絕”的“小人物”。這個時代的顯著特點就是“偉人欲扶世祚,而權不在已;宵人能覆鼎餗,而溺於宴安;扼腕時艱者,徒屬之席帽青鞋之士;時露熱血者,或反在優伶口技之中”。當時金陵是明王朝的留都,又是南方經濟重鎮,也是東林、複社成員集中地,故政治鬥爭常發於此。《李姬傳》的作者侯方域和文中的李香都生活在明末時代,他們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正發生在金陵。

清初,侯方域、魏禧、汪琬有“散文三大家”之稱。雖然他們的成就各有不同,但他們都不滿於明代前後七子“文必秦漢”的擬古文風,也不滿於晚期公安、竟陵那種纖佻虛浮的文風,而是“講唐宋以來之矩矱”,繼承和發展了明代唐宋派散文的風格。

《李姬傳》描寫明末秦淮歌妓李香,不僅寫了她擅長歌唱的藝術才能和不同流俗的風度,更突出寫了她的見識和品格。她及時識破了閹黨餘孽的詭計,勸說侯方域拒絕阮大铖的利誘。她忠實於真摯的愛情,勉勵侯方域保持氣節。她堅持不肯與和阮大铖同流合汙的開府田仰接近,敢於抗拒權貴的誘惑和威脅。

《李姬傳》就是生動地描繪了李香的生活和鬥爭,熱情地讚美了李香的才能、智慧和品德。誠然,對那個時代中的這類“小人物”,值得寫傳,值得讚美,因為這可以使人認識到“卑賤者”高潔堅貞,而“高貴者”卑鄙無恥,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全文有三個顯著特點:其一,選其典型事件,重在表現高尚品格,塑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突出鮮明的性格特征。其二,文章短小精悍,結構嚴謹。從“定情”到“分別”,再到“別後”,三個階段緊密相聯,層層推進,步步發展,融成有機整體。其三,作者把明末政治鬥爭的變化與侯、李兩人愛情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其四,將李香與侯方域、阮大铖、田仰形成對比。更顯出李香形象的光彩引人注目。其五,行文簡潔流暢,明白如話,繪聲繪色,娓娓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