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贈諡:崇禎即位後追贈周順昌為太常卿,諡忠介。

B15土封:指墳墓。

B16戶:門。牖:窗。此處指家中。

B17吳公:即吳默,字因之,官至太仆侍卿,太仆侍卿雅稱為“冏卿”。

B18文起文公:即文震孟,字文起,官翰林院修撰。

B19孟長姚公:姚希孟,字孟長,曾任翰林之職,雅稱為“太史”。

【譯文】

這五個人,是在周蓼洲被逮捕的時候,激於義憤而赴死的。到了現在,吳郡賢明的士大夫們,向當地長官懇請,在被清理了的大宦官魏忠賢的“生祠”的廢址上安葬了他們,並且在墓門前立了石碑,用來表彰他們的行為。唉!也算是很隆重了啊!

這五個人的死,離現在修墓安葬,時間僅十一個月。在這十一個月中,那些富家子弟,誌得意滿、豪情滿懷的人,因為得病而死去,死後便不值得一提的也夠多的了,何況是本來就默默無聞的平民百姓呢!隻有這五個人的名聲顯揚,這是為什麼呢?

我還記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們複社中一些德行足以為士人榜樣的人,為他伸張正義,募集了錢財為他送行,哭聲震天動地。捕人的差役按著長劍走上前來厲聲喝問:“誰在為他哀傷?”民眾不能忍受,就把他打倒在地。當時以大中丞的官銜做吳地巡撫的官員是魏忠賢的心腹,周公被捕就是由他指使的。吳地的民眾正在痛恨他,於是便趁他厲聲喝斥的時候,喊叫著追逐他,中丞藏在茅廁裏才逃脫了。事過之後,他稱吳民叛亂,奏請朝廷來鎮壓,按律處死了五個人,分別是: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即現在一起安葬在墓穴中的五位。

然而,當五人臨刑的時候,意氣昂揚,喊著中丞的名字大罵,談笑自若地從容就義。割下的人頭懸掛在城頭上,神色依然一點沒有改變。有幾位賢明的士紳,出五十兩銀子,買下五個人頭,封好裝在木匣裏,最後和屍身合在一起。所以如今這墓穴中,是五個人完整的遺體。

唉!在大宦官魏忠賢禍亂天下的時候,達官貴人能不改變節操的,普天之下能有幾個人呢?而五位誌士出身於平民,從來沒有受過詩書的教誨,卻能激情昂揚、大義凜然,毫不猶豫地走向死地,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更何況當時魏忠賢假造的詔書紛至遝來,捉拿東林黨人的捕快遍布天下,但終於由於我們吳郡百姓憤怒地抗擊,才不敢再株連治罪。魏忠賢也因畏懼義憤而有所顧忌,篡位的陰謀難以很快地實行。等到聖明的天子登基,魏忠賢在被貶黜的路上自縊身死,不能說不是這五個人的力量啊!

從這一點來看,如今那身居高官要職的人,一旦被治罪,有的脫身逃跑,遠近的地方都不能容身,又有的剃光頭發閉門念佛,有的裝瘋賣傻,不知要躲到哪裏去。他們這種可恥的人品,卑鄙的行為,和五個人的從容就義相比照,到底哪個輕哪個重呢?正因為如此,周蓼洲的忠義品節在朝廷上顯現出來了,追贈了美好顯赫的諡號,身後獲得了榮譽。而這五個人也得以大墓安葬,並把他們的姓名刻碑立在大堤上,從四麵八方來的人,經過這裏沒有一個不到墓前憑吊並且流淚的,這確實是百年一遇的幸運啊!不然的話,假如五個人能保住腦袋,老死在家,平平安安地過一生,身份比他們高的人都可以役使他們,怎麼能使英雄豪傑們俯首屈身在他們墓前,扼腕痛心,抒發仁人誌士的悲哀呢?因此,我和同社的諸位君子,為五人墓隻有碑石而無碑文而悲哀,便給它寫了這篇碑文,也是為了用來闡明死生的重大意義,即使平凡的人也能對國家發揮重要的作用啊。

上麵提到的幾位賢明的士紳是:太仆寺卿吳公因之,翰林文公文起、姚公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