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過橋米線(2 / 2)

狂汗啊!

趙才俊點的米線也上桌了,他終於知道了什麼是“食不知味”了,但“秀色可餐”。

蘇青荷一邊用左手放在耳後扶著老是不聽話垂下的秀發,一邊津津有味的吃著米線。哪優美的身姿隻能用一個字表達:迷死人不償命。

作為地地道道的南方女孩兒,她家鄉風味美食米線,是她的最愛,百吃不厭。何況這家小店主人就是地道的南方人,米線味道絕對是蘇青荷家鄉的味道,小店的環境幹淨衛生,每每想家了就會來吃上一份,這味道讓她如同又回到了她自己很久末回的家鄉。所以,每當吃膩了學校食堂飯菜,隔三差五蘇青荷就會來這家“YN過橋米線”店來換換口味。

“女神”蘇青荷對於周圍異性們每次見到她,都如影相隨貪婪地、恨不能一口把她吃了的目光,早就習慣了。對於,女孩子們同性之間見到她後滿眼的羨慕、嫉妒、恨的眼光,她也可以平常心對待。

對於這些不管是“異性相吸,同性排斥”的目光她早已習慣了。如果說,這些每天追隨她的目光,如果能粘在她的衣服上的話,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她一抖衣服,就會抖落一地一地的,一層一層密密麻麻的“目光”的。

可是,今天她總覺得自己身後,有一束閃閃爍爍的目光總在她身上掃來掃去,哪個隱隱約約地目光中有了些別樣光芒。

蘇青荷用眼角的餘光裝作不經意的望去,隻見身後斜對過的一張桌子上有一對小情侶和一個充當“電燈炮”的男生,這個男生的留著拳王泰森式的平頭,在和她眼波餘光相遇的一瞬間,男生正在偷偷注視自己的目光和她眼角的餘光相遇,那個男生的目光慌忙躲閃開了。

蘇青荷覺得這男生好眼熟?卻又一時又想不起來是誰,在哪兒見過?心中略微遲疑,再用眼睛的餘光掃了一下那個男生標誌式的平頭,奧…,突然間就想起來。

他,不就是自己在開學報到時,接待過的一個本校大一新生嗎。後來,他還在大一各班新生舉行的軍訓聯歡會上朗誦過《再別康橋》,又被她無意中拍攝進視頻的那一個大一新生嗎,好像是叫,趙…趙…趙才俊。

“女神”蘇青荷能記住趙才俊同學,要完全歸功於是趙才俊同學那頭標致性、四周剃得精光頭頂隻留一層短得不能再短頭發的“板寸”頭。要不,像心高氣傲美貌絕倫如同天上“女神”一般的蘇青荷同學,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記住像趙才俊這樣相貌平平的一般般的男生。

蘇青荷隨即低垂下眼簾,以她平時的良好的氣質修養和女孩子們特有的矜持,此時,“女神”蘇青荷臉上依舊平靜如水絕對不會有任何多餘地表情的。她繼續氣質優雅的吃著自己麵前的米線。

關於過橋米線網上流傳著一個很動人的傳說:清朝時期,滇南蒙自縣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秀才為求安靜在此攻讀詩書,一日三頓都由妻子從橋那邊送來,可是路途遙遠,每次食物過橋後到達島上就已變涼。

丈夫吃不上一頓熱飯,妻子滿心歉疚與焦慮。這天妻子做的是米線,為了方便攜帶,雞湯與煮熟的米線是分開放的,到了島上,米線倒進雞湯裏,熱乎乎香噴噴的,味道分外的好。原來雞湯上一層厚厚的油阻止了熱量的喪失。從此妻子每天依法炮製,秀才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讀書效果奇佳,終於考上了狀元。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賢惠的妻子,就把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米線叫“過橋米線”。

這個故事有著中國傳統道德故事的一切元素:勤奮的秀才,甘願孤獨,一心求取功名;賢惠的妻子,不怕麻煩,盡力照顧丈夫吃喝。最後功成名就,夫貴妻榮,皆大歡喜。古老的農業社會,深厚的愛情往往在日常飲食中體現出來,就像這過橋米線,外層的油隻是溫熱,下麵卻是170℃的雞湯。而現代的愛情更像隨炒隨熱的快餐,外麵呼呼地冒熱氣,裏麵還是冰涼的。

……。

“女神”蘇青荷不慌不忙的吃完麵前的米線,結了帳。優雅地站起身,雙手由上向下順勢自然地整理了下身上的衣裙,轉身,娉娉婷婷地走向店門口。

經過趙才俊的身邊時,她的眼角不易察覺地微微一掃,發現這男生大汗淋漓的,心想不會吧,現在已是中秋的天氣了,吃碗米線有這麼熱嗎?

蘇女神哪裏會知道,趙才俊的熱跟他吃米線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趙才俊同學是心熱,是血脈賁張的熱啊……!

看見“女神”蘇青荷俏麗的身影走出米線店外,趙才俊趕緊往嘴裏扒拉了幾口米線就喊來老板娘結了帳,跟著走出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