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犯罪現場(3 / 3)

大戰期間我曾親臨前線兩年,見到過無數慘死的屍體,但是當我見到班森時仍無法抑製地一陣反胃。在法國那段日子裏,死亡一直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但是眼前的環境實在無法和這個暴行聯係在一起,室內灑滿了六月清晨的陽光,城市的聲音從窗外傳來,無論怎麼感覺你都以為自己置身於一個和諧的世界之中。

班森的屍體自然而然地斜靠在椅子裏,好像隨時會扭過來斥責我們這群闖進來的人。他頭靠椅背,左腿被壓在右腿下,右手擱在長桌上,左手耷拉在藤椅旁,他死時手中握著一本書,用大拇指做書簽夾著正在閱讀的那一頁。

凶手從正麵一槍射中班森前額使他斃命,彈孔周圍的血液已呈黑色凝固狀,椅背的地毯上有一大塊從腦部滲下來的血跡,若不是這兩項恐怖的證據,他看起來像是讀書讀累了正閉目養神。

一件咖啡色上衣套在他身上,他腳穿紅色拖鞋,襯衫的領口紐扣鬆開。他長相一般,身材肥胖,頭已禿光,臉孔又肥又腫,襯衫領口的扣子即使沒有扣上也有很明顯的雙下頜,我忐忑地匆匆掃過屍體一眼便立刻走開了。

有兩個頭頂黑色帽子的魁梧大漢正在檢查鐵窗,他們好像特別注意窗戶外麵的鐵欄杆,其中一位兩隻手握住欄杆費勁搖動像在試探它牢不牢固。另外一位身材中等留著金黃短髭的人正彎身在壁爐前檢查;長桌另一端,一名身穿藍色製服戴德貝禮帽的人雙手叉腰正仔細觀看椅子上的班森,聚精會神的,好似盼望能夠找出這宗謀殺案的凶手。

站在後窗前的探員正在仔細檢視掌心的小物件,用的是一隻珠寶鑒賞用的放大鏡,他的相片我在報紙上看到過,他是美國頂尖的武器專家卡爾·海契杜恩隊長,年約半百,身材高大,上衣鬆鬆垮垮幾乎拖到腿彎處;他有的大腦袋異於常人,耳朵好像埋在頭殼裏,他的嘴唇在灰白胡子的遮蓋下幾乎看不見,海契杜恩隊長和紐約市警局的合作已長達三十年,雖然他的長相十分搞笑,但大家依然敬佩他,他的彈道鑒定報告被紐約市警察局奉為圭臬。

有兩個人在屋子後方靠近餐廳附近說著些什麼,一位是警政署督察威廉·莫朗,另一位就是馬克漢曾向我們說到的厄尼·希茲。

當歐布萊恩總探長帶著我們一起走進客廳時,室內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以些許不安卻敬畏的眼光看著檢察官。海契杜恩快速瞥了一眼馬克漢後便繼續翻視他手中的小物件,他這舉動讓萬斯微微一笑。

那邊走過來神色嚴肅的莫朗督察和希茲巡官,他們互相握手,馬克漢向他倆介紹了萬斯和我,並簡單說了我們之所以出現的原因,莫朗輕鬆地欠欠身,而希茲對馬克漢的解釋視若無睹,當我們兩個是空氣。

莫朗和屋內其他人有很大的差別,大約六十歲,頭發呈銀色,蓄咖啡色短髭,衣衫光潔,看上去更像一個成功的華爾街股票掮客而不是警察。

“我已經將此案指派給了希茲巡官,馬克漢先生,”他以緩慢低沉的聲音說道,“看來破案前我們會遇到不少阻礙,連總探長也親赴現場,早上八點他就出現了。”

歐布萊恩探長在我們進來後一直站在窗邊,用一絲不苟的態度監督所有的采證工作。

“我想我可以走了,”莫朗說,“早上七點半就被人叫醒,我到現在沒吃早餐,既然你來了,我想我就沒必要在這裏了……早安!”他和我們握了手就轉身離開了。

“汀威迪,這兩位男士麻煩你照顧,可以嗎?他們想知道我們的作業流程,拜托你跟他們解釋一下,我要和希茲談一下。”

汀威迪快樂地接下任務,他顯然為找到傾談的對象而興高采烈。

當汀威迪、萬斯和我不約而同地向屍體——整出悲劇的中心人物——走去時,我聽到了希茲輕蔑地對馬克漢說:“我想現在起你就可以主持大局了,馬克漢先生。”

萬斯和汀威迪正在說話,我特意看了一下馬克漢的反應,因為他曾告訴過我們警察局和地檢處一向私下較勁。

“不,巡官,”他回答,“我是來和你合作的,我希望一開始就說清楚,如果班森少校沒有親自打電話給我,我絕不會染指此事。我不希望我的名字曝光,因為我和少校是老朋友很多人都知道,請不要告訴媒體我介入此案,這樣對大家都沒有壞處。”

我沒聽清楚希茲又說了些什麼,不過很明顯他不滿的情緒已經漸漸平靜下來。他和其他熟悉馬克漢的人都知道,馬克漢是個信守承諾之人,而且私底下,他還挺欣賞這位檢察官。

“隻要有任何功勞,”馬克漢繼續說,“全部歸功於你們警方,因此由你出麵應付記者是最好不過的了……對了,還有一件事,”他順便加上一句,“萬一有任何責難,也必須是由你們承擔。”

“很公平!”希茲同意。

“好,巡官,開始幹活吧!”馬克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