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華納和美國在線的“世紀合並”放到現在看, 應該叫成“世紀錯誤”才對, 九十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傳媒集團和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服務商的強強聯合,隻帶來了短暫的股價上升, 然後隨著互聯網泡沫, 新誕生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厄運不斷, 僅在2002年的第一個季度就出現了542億美元的虧損,創造了美國公司曆史上單季度的最高虧損紀錄, 股價也是一路下跌, 從剛剛合並時的72美元,到合並後重新開盤的47.25美元,到今年一月的26美元,到三月公司宣布出現巨額虧損跌破20美元,市值已經縮水了一大半。
在2002年美國在線-時代華納首季度財務報告出爐的當天,原時代華納股東就有一人被氣到中風住院。這名股東也是當初積極促成兩家公司合並的主導者之一。
然而這還不是資本家們噩夢的結束。
就在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傳出巨額虧損消息後沒多久, 受安然事件影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聯邦調查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開始聯合調查原美國在線公司是否存在與會計師事務所互相勾結做假賬的行為。
聯邦機構的調查是秘密進行的, 但是, 這個消息在很短的時間內, 就不知怎的走漏到了華爾街。華爾街震動, 股市激蕩,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股價也直線跌至10美元左右,哪怕首席執行官傑拉德·列文一再發表聲明也無法挽回頹勢。
消息泄露後的兩個月時間裏,聯邦機構中接連傳出的都是壞消息,原美國在線公司不僅麵臨多項虛報收入的指控, 甚至有媒體揭露,在和時代華納進行合並操作時,美國在線就做了假賬。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股價在當天就跌破10美元,收報於9.64美元,沒過多久,開始有投資者將公司告上法庭,一些股東開始對公司未來前景失去信心,並偷偷賣掉手中的股票,公司裏內鬥的形勢也越發激烈——主要是時代華納的股東對美國在線非常不滿,認為自己資產大幅縮水的罪魁禍首就是後者。
還有就是,合並後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裏握有實權的職位幾乎都被美國在線高層占據,時代華納隻保留了一個共同首席執行官和首席運營官的職位,其他股東多數都掛的虛職,如果公司發展前景好倒沒什麼,現在公司麵臨重重危機,連“時代華納”這個百年老牌的名聲裏都沾上了汙點,時代華納的股東們聚在一起商討之後,終於決定發動權利鬥爭。
兩家股東在董事會上鬥的一地雞毛,因為股權近乎平分,根本誰都奈何不了誰,美國在線高層不甘心讓權,時代華納手中的股權也無法完全壓製對方達到清洗管理層的目的。
內鬥激烈的高層們沒空注意其他事,直到幾個存在感不強的小股東接連從董事會上消失,這些高層們才發現他們都將股票賣給給了同一個人,威廉·布蘭德利。
而且不止這些小股東,稍微細心的調查了一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高層們震驚的發現,就在不久前,副總裁兼最大個人股東的特德·特納偷偷拋售了名下約三分之一的股票,購買者也正是威廉。
特德·特納名下的三分之一股份也不是個小數字,再加上幾個小股東的股權,最後出現的是一個讓人咋舌的數字——威廉的持股在個人股東中股權將僅次於特德·特納。
這是一次足以登上《財富》雜誌,被金融師分析點評的操作。
不僅僅是因為人們會好奇在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股價動蕩期間,威廉大手筆收購股份的原因和目的,還因為在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的股權分配中,較多股份的持有者基本都是大集團、投資銀行和基金會,像是貝爾斯登、美國先鋒集團、貝萊德集團和馬薩諸塞州金融基金等等,像特德·特納那樣股權較重的個人股東很少——特納也是因為曾將t/n/t有線網和cnn新聞網出售給華納才換來的股份,董事會裏除他之外的個人股東基本都是股權稀少到根本沒有董事會上的話語權。
現在威廉通過收購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直接股權,成為公司的第二大個人股東,他的存在將對董事會產生什麼影響?對這家公司產生什麼影響?
特德·特納那幾天在公司裏的日子不太好過,其他股東既責難他要為董事會上出現的不穩定因素負責,又暗自惱怒他溜的夠快,還偷偷給自己的股份賣了個好價錢。
新的董事會議還未召開,特德·特納就抱著一堆問題和一個提議去見了威廉——他和其他已經損失慘重的股東們,想要知道威廉會用他手裏的股份股權做什麼,時代華納已經經不起任何壞消息的折騰了,他們現在隻想聽到能讓股價上漲的利好消息。
另一方麵,原時代華納的股東們實在是受夠了現在公司管理層們的無能,他們想發動決議撤掉幾個蠢貨,換上真正能帶領公司脫離困境的人,而這需要爭取多數股東在董事會投票決議的時候站在他們那邊,威廉的股份雖然還未到5%,但在關鍵時刻,這些股份能發揮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特德·特納和威廉的會麵很愉快,他得到了肯定的回複——威廉沒準備當投機的二道販子,找到合適賣家後再把股份拋售,他看好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未來,準備做長久的投資者。
還有一個、兩個好消息,威廉同意在董事會決議的時候站在時代華納那邊,如果公司願意把dc漫畫公司和wb電視網賣給威爾洛特的話。
之所以說是兩個好消息,是因為在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強大的內容產業裏,dc漫畫公司和wb電視台都屬於年年虧損的那一類。
沒辦法,九十年代是美國漫畫公司最艱難的時代,不論是dc漫威還是黑馬image,每家漫畫公司都不好過。而wb電視網在華納擁有的多家電視網裏也是個尷尬存在,它不像hbo那樣將付費電視做的有聲有色,收視率有時甚至能高過三大台,也不像t/n/t有各種體育賽事的收視率撐著,尤其是nba總決賽和納斯卡賽車的廣告費更是不菲,wb近幾年自製的電視劇收視率都很差,廣告收入自然也不佳,之所以還沒被賣掉,純粹是因為沒人出個好價錢。
當特德·特納帶著威爾洛特律師起草的合同回到公司後,包括ceo在內的管理層心動的不在少數。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第一季度的財報實在是太難看了,對外公布首日就創造了史上最大的股價跌幅,也已經有投資者將公司告上法庭,下一步很可能還要麵臨集體訴訟,這時候如果將幾家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的公司賣出去,第二季度的財報說不定會好看很多。
不過心動歸心動,當這兩份合同真的拿到股東會上討論的時候,wb電視網的交易還好說,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管理層和股東們幾乎是一聽說威爾洛特要出個不錯的價格買下一直虧損的電視台,就立刻點頭同意了,但是dc,dc的交易有些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