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完最後一篇文章,保存在文檔裏,關掉電腦,我渾身輕鬆,人都輕鬆得想要跳起來。十年的跋涉,走到了盼望已久的這個站點,真高興啊!雖然我深深地知道我的這些文章,是自己的塗鴉之作,但它們是我用心底最美的色彩真誠地繪就,雖然淺薄幼稚,但它們是滾燙的愛意的流露,雖然是柔弱的小樹苗,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再三猶豫還是捧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回想起來,這裏最早的文章已近十年。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幼稚,因為它是那段時間的東西,那是曾經的我,是那段時間的饋贈,我無從找到以前的感覺,也欣慰自己記錄下曾經的過往煙雲,隨時可以拿出來想起過去。好在魯迅先生有言:惟其幼稚,正好寄希望於這一麵。這是我的自慰,也是我的自勉。
我寫作的緣起是有一段空閑的時間,抽出書架上那些放了很久卻沒有時間去細細品讀的書,每天靜下心來有意無意讀上幾頁,慢慢地不由自主自地寫了起來,開始隻是自娛自樂。後來給朋友們看,他們就幫我拿到《朔州日報》社。居然發表了,於是興趣大增。接著我把我的拙作送到《桑源》、《平魯報》、《平魯文藝》,他們總是那麼熱情,始終如一。在這裏我發自內心說聲“謝謝”,感謝他們的鼓勵,要不是他們的鼓勵,我早就停輟不前了。後來作品陸續登在省級刊物,鼓勵我一直往前走。
看看自己這幾年寫的幾十個本子,厚厚一摞,就像一個個人生旅途上的地名。它們薄厚圖案各異,大小開本不同,裏麵有各種筆寫過的字跡,風雨陰晴,冷暖四季都在裏麵。看自己寫下的東西,是回味自己的過去,一頁頁的文字像悠長的日子;像深深淺淺,歪歪扭扭的腳印。也因為這些文字的掛牽便去擠時間,日子過得還充實,也是這些文字,成了我的朋友。我和文字的相守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寫作中看到自己的成長,在成長中去寫作。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從小到大,接受了周圍太多的關愛,是他們感動著我,是生活如慷慨的乳汁哺育出這滿園芬芳。我驚喜地看到這些,不吐不快,描摹下來,傾瀉出來。把生活比作一幅美麗的畫卷,我的文章就是畫卷上的印章。
書大致寫好了,我慕名去請教省裏些知名作家,他們都惜時如金,但很耐心地為我答疑解惑。我好像推開了明亮的窗戶,真是“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最難忘的是,德高望重的鍾聲揚老師,在案牘如山的工作中,拿出萬分寶貴的時間,認認真真批閱我的文章。我拿去的厚厚文稿,白紙黑字,拿回來的文稿,裏麵鍾老都用鮮紅的筆跡批改過,一個錯白字,一個標點,都不放過,天頭地尾寫著批語和鼓勵的話語,並為本書寫序。捧在手中我非常感動,收益很多。從鍾老身上我不僅學到了為文之道,更學到了寫文章應秉持的認真態度,特別是學到了為人之道。
市文聯的孫萊芙老師,我深知他時間寶貴,打擾他於心不忍,但孫老師認真看了我的文章,給我很大的鼓勵,並寫了《徐桂芳的情思》一文作序。平魯區文聯主席徐剛,很久就熟識了,是個工作踏實,極認真的人。我經常到他那裏走走,多年來我常常得到他的幫助,為本書也寫了《說說徐桂芳》一文為序。知名畫家賈正江老師為本書的封麵設計小稿數張,她守著電腦,數易小稿,不厭其煩,反複推敲,不放過一個細節,我深為感動。蘇翠香老師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本書認真校對。還有李俊英老師的鼓勵和幫助,在這裏我對所有關心、鼓勵和幫助我的人深表感謝。
二00九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