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縹緲山脈,幅員遼闊無比,萬丈高山比比皆是,自山腳向山頂,你可以經曆一年四季。
群山巍峨,叢林密布,異獸出沒,凡人罕至。
可是,山脈深處,雪峰之巔,卻生活著那麼一群人,徹骨之寒於他們為無物,噬人猛獸於他們為等閑,凡人稱他們為“修煉者”。
比成人手臂還粗的寒鐵鎖鏈,將這一片群峰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兩峰之間的距離,短則幾百米,長則上千米,能將幾十萬斤重的寒鐵鎖鏈架於其上,此等手段,非凡人可以想象。
一座座宮殿坐落在山巔,雲霧繚繞,隱約可見。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屬於“逍遙宗”的。
逍遙宗,雪域之內的一知名修仙大派,由四大主峰和十二小峰組成。
霧影峰,十二小峰之一,此峰植被旺盛,每日清晨,霧氣籠罩,由此得名。
“哎,又得裝瘋賣傻了。”某間廂房內,這聲慵懶的抱怨來自一個消瘦的身影。這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身材修長,長相中上,算得上俊秀,一臉慵懶的神色,顯然是還未完全清醒。
他是一個矛盾的存在,一個靈魂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寄托在一個陌生的軀體,這種感受,你能想象麼?
他原名李三生,是地球上一所名牌大學的在讀研究生,主修生物研究方麵,酷愛探尋世界上那些鮮為人知的生物。然而一場車禍斷送了他的燦爛年華。
那天,他看到原本繁忙的道路在此戛然而止,所有車輛都停了下來。看到周圍的行人紛紛圍攏,表情各不相同。看到了茫然無措的肇事司機,也看到了血肉模糊的自己。
為什麼能看到自己?李三生突然發現了關鍵的問題。
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案。他變成了一塊玉,或者說是一塊玉帶走了他的靈魂。而周圍的行人好像也完全看不見這塊浮在半空中的玉。
這塊玉他再熟悉不過,就是他李家世代相傳的“如意玉”。他的父親不止一次跟他說,他們李家的老祖宗是“老子”。對,就是那個道教始祖——老子。
有人會說,明明姓“李”,怎麼冒出一個姓“老”的祖宗來了?
嗬嗬!其實,隻要上網查一下,就可以知道,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李三生中的“三生”二字,也是取自《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稍微長大後,李三生就認為那不過是無稽之談,攀親戚都攀到“老子”那去了。“老子”是誰?往小了說,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往大了說,是神話傳說中“三清”的太清之主。總而言之,無論哪一邊,李三生都不認為和自己能有半毛錢的關係。
再說回“如意玉”,據他父親講,這是他家的傳家寶,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傳承了兩千多年。每當下一代的長子出生,上一代就得把如意玉給他戴上,這是李家的“鐵律”,任何人不得違抗。另外,此玉的佩戴者,一般諸事如意,雖不能飛黃騰達,大富大貴,但絕對都是一帆風順,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這一點雖然無法驗證,但李三生一直堅信那是真的,從小到大,別說大災大難,就連感冒發燒,他都不知道是個什麼滋味。這次的車禍,也許是他此生唯一一次的災禍,也是最後一次。
說好的“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呢?這是李三生在這個世界最後的念頭。
如意玉承載著李三生的靈魂,飛入了空間“蟲洞”。李三生不知道該怎麼描述這個天空突然出現的隧道,隻能按他的理解,稱之為“蟲洞”。
蟲洞中的飛行,好像坐火車進入隧道,隻是這隧道看不到盡頭,也沒有同行的旅客。靈魂狀態的李三生沒辦法昏睡,靈魂總是渾渾噩噩的。這樣不知持續了多久,一天,一年,萬年,又或隻是一瞬間。
下一時刻,如意玉出現在了另一個時空,出現在一片雷雲之中。烏壓壓的黑雲,給人以莫大的壓迫感,不時遊走其上的雷蛇有顯出它蘊藏的驚人破壞力。
難道要被五雷轟頂?如意玉中的李三生有些怕怕地想著。
轟隆!
天地一驚雷,劈在如意玉之上。然而,如意玉卻沒有碎裂,反而散發出耀眼的青綠色光芒。攜著驚雷之力,如意玉急速往下飛去。
周圍的積雲不斷地往後退去,而底下的景象越來越清楚,一片片巨大的陸地,還有將它們分割開來的廣闊海域。
隨著距離的減少,所見的區域也隨之減少。眼中,其中一片陸地不斷增大,各種地貌出現其上,平地、森林、草原、荒漠等等。而如意玉墜落的地點是一片雪山,鱗次櫛比的群峰,皚皚的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