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摘自《老子》。
蜀中一帶,群山連綿起伏、氣象萬千,自古就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
一日,在一座數千尺高的無名大山之峰頂上忽然出現一位身穿青衣手持古劍的青年,此人年紀輕輕竟能登上這數千尺高的絕峰、想來絕非泛泛之輩!難道…他便是傳說中的…高人?
忽然,“高人”的忽然長歎一聲,臉上出現了一絲不應有的無奈與不甘!
原來此人名叫李凡,乃是正道“煉器宗”的一名二代弟子。自古蜀中多異人,而李凡恰恰正好就是修真界“眾多”異人中的一個。
他苦惱的原因無他,隻因他進入修真界時年齡偏大,二十有五的他半月前才遲遲的從“煉氣後期”進入了“築基初期”,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而“築基期”則是凡人與修真者的分界線,正所謂:“不入此門,終是凡人。一入此門,從此歸真。”
可歎的是幾年前江湖上一提起“抵天一劍”李凡李大俠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七歲學劍,十五歲出道,年僅十八歲便已經是名震江湖,一柄“湛盧劍”打遍大江南北罕見敵手,武功在江湖上隱隱可以排到前十位。
隻可惜,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這位大俠卻在他一生最光輝璀璨的時候為了一名心愛的女子甘願放棄了江湖上如日中天的名譽和地位毅然的拜在了修真界“赫赫有名”的“三無”修真門派“煉器宗”醉道人門下!光榮的成為了一名修真界“墊底流”的修士!
憑心而論,李凡雖然不是百年一遇的修真奇才、但資質方麵也算是頗為不錯了,並且在世俗習練的又是道家最難練也是最厲害的內家心法《先天罡氣》,未拜師前就已經屬於“煉氣後期”了,但是、由於上山時他已年近二十,偏偏又不是“童身”,再加上進的又是屬於傳說中的“三無”門派,結果這一築基便花了五年…
“煉器宗”、顧名思義,主要以煉器為主,從創立到現在所出之法寶可謂不少,比起法寶大派“峨嵋派”來也不妨多讓。兩千年來“煉器宗”也很是風光過一陣子,那時不論正魔兩道誰都要賣上幾分薄麵,原因很簡單,得罪了煉器宗就等於等罪了法寶的“供應商”跟“維修商”,曾經有句話說道:“你看見那位駕著木劍上天的道友沒?你說他架木劍好有個性?不!聽聞他五十餘歲時得罪了煉器宗的掃地童子,這不、一百五十歲了都還沒人給他煉製飛劍,隻好自己削柄木劍上天了!”
曾幾何時、就連修真界的老大“昆侖派”見著“煉器宗”都要客客氣氣的。可現在呢?由於世間稀有材料的日漸消耗,再加上煉器技術的外流導致現在的煉器宗已經到了日暮西山的尷尬地步,所幸平時還可以替一些小門派修修法寶飛劍什麼的賺賺外塊,不然可真的要關門大吉了!
一陣颶風吹來,坐在山石上的李凡摸了摸懷裏揣得緊緊的一個小玉葫蘆、深深的歎了口氣,喃喃的低喚了聲:“倩兒!”回頭再看了看手中的“湛盧劍”李凡不禁苦笑了兩聲!
“湛盧劍”又名“越王劍”,春秋戰國五大名劍之首,乃是歐治子攜女莫邪、女婿幹將奉越王允常之命鍛造。此劍造於福建湛盧山,曆時三年方成。後入楚昭王之手,楚昭王大悅:“此乃天降祥瑞也”,視為祥瑞之劍。南宋年間不知如何到了抗金名將嶽飛手中,斬殺敵寇無數!紹興十二年,嶽飛父子遇害後此劍便下落不明。明代馮夢龍所著的《東周列國誌》中說:湛瀘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火,出之有神,服之則威”。湛瀘之名,由此可見一斑!
後直到大明嘉靖六年,也就是李凡十四歲時那年深夜於李凡習武之山林憑空出現,出現時一聲巨響其後紅光大作,李凡當時正在屋內打坐調息聞聲急忙尋聲奔去,結果發現在一處陡峭的山石上插著一把紅光閃閃的寶劍,此劍在夜裏如同初升太陽一般隱隱發光。李凡知其不凡不禁大喜,從此仗劍江湖,再不離身,就連睡覺都要壓在枕頭下麵。為此還被“紅顏知己”倩兒老婆嘲笑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