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肖庭鈞授命於天既壽永昌(1 / 2)

(代前言)

戰國“如火烈烈”的曆史雲煙雖然已經消散了兩千多年,但今天我們走近她,仍然如走近一座曾經熊熊燃燒、威逼浩浩蒼穹的火山一般,仍能感受到她那燎人的餘炙,令人敬畏、仰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統一了中國,也繳獲了和氏璧。為了能彰顯他劃時代的嶄新皇權的天威和神聖,命人在和氏璧上刻下“授命於天既壽永昌”來作為他的皇權禦璽。自那以後,這塊和氏璧刻成的傳國玉璽就成了奪取天下皇權的象征和代表,也就成了中國古代最珍貴的一件文物。

說起這塊傳國玉璽和氏璧的來曆,還得從兩千多年前的楚國說起。據《韓非子》記載:大約公元前700多年,楚國的卞和得到一塊玉璞,將它獻給楚厲王。楚厲王使玉匠來看,玉匠說是一塊石頭。楚厲王相信玉匠,認為卞和是在騙他,而將卞和刖去左足;後來楚厲王病亡,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來獻璧,同樣被匠人說是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等到武王薨,楚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在山中痛哭,被人告知文王。文王派人來探望卞和,說天下被刖足的人多的是,你又何必這麼難過?卞和說道:我痛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而是良玉被當作石頭,誌士被當作欺騙,這才是我憂心的事情。楚文王聽報,派工匠將玉璞理出玉皮,得到了一塊精美的完玉,稱作和氏璧。

到了戰國後期,圍繞和氏璧發生的一係列重大事件和相關人物將和氏璧與戰國統一的曆史進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了。紛亂的戰國曆史從秦孝公商鞅變法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那就是隨著秦國的崛起,戰國走向了天下統一的曆史進程,秦國六代君王前赴後繼、矢誌不移地致力於統一的大業。從秦孝公到秦始皇這一段大約一百三十年的戰國統一曆史時期,根據各階段的特點,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秦孝公到秦惠王、秦武王、秦昭襄王早期(公元前278年),這個階段秦國的崛起引起了天下其他國的不安,從而引來了合縱連橫的鬥爭。以楚國、齊國為首的東方勢力還停留在傳統爭霸舊思維的格局,麵對秦國的崛起,隻是希望用合縱的方式進行遏製;而秦惠王等為了打破這種合縱遏製,采取了連橫的策略。鬥爭的雙方主要為秦國和楚國、齊國。楚國從楚威王委任昭陽第一次合縱抗秦,授“和氏璧”以號令天下,到後來和氏璧被盜、張儀入秦,楚懷王被張儀愚弄,直至被秦昭襄王騙入秦國囚禁。幾番合縱連橫,鬥爭的結局為五國破齊、秦國攻占楚國郢都;東方的兩個傳統大國齊國、楚國徹底被削弱;秦國兼並西蜀、楚國的鄢、郢等大片國土而一躍成為雄視天下的強國。第二階段(公元前278年到公元前256年):從齊國複國到邯鄲之圍。這一階段,東方六國中趙國由於承澤趙武靈王改革以及在五國破齊中奪取了大片土地,而突出成為能與秦國爭雄的力量。秦國為了進一步爭奪天下大勢,與趙國圍繞著和氏璧而展開了一係列的鬥爭。起初由於穰侯等權貴勢力幹擾,導致秦國內外政失調,連受挫折。秦王經過反思,對內得範雎之用,廢除穰侯勢力,實行進一步集權;對外堅定不移地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國勢更熾。最終,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大敗,繼而邯鄲被圍,趙國遭受沉重打擊。秦國進一步確立了傲視天下的實力和地位,為後來的統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第三階段(公元前250年到公元前221年):就是秦莊襄王、秦始皇統一戰爭時期。秦始皇順應曆史潮流,駕馭著統一戰車轟轟烈烈地駛向天下,而此時東方六國的君王宗室反而更加混亂不堪。一如後來曆史學家所說的“滅六國者六國也”。秦國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統一了天下,躊躇滿誌的秦始皇也終於奪得了和氏璧。為了顯示至高無上的皇權和天威,秦始皇命李斯親書並命當時天下最為著名的工匠陳壽在和氏璧上刻下“授命於天既壽永昌”的詔語。從此,和氏璧便成為天下皇權象征,成為中國曆史上價值無法估量的傳國玉璽。到後來,每一次朝代更替,一個個自命不凡的英雄豪傑,為了爭奪這塊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征和一統天下的威信之物,演出了一幕幕曆史活劇。直到南宋末期,陸秀夫背著宋少帝帶著和氏璧傳國玉璽一同蹈海,這塊傳國玉璽才徹底消失在日日夜夜咆哮、永不安寧的大海中,史稱“崖門失璽”。

和氏璧的故事是淒美而壯烈的。本書為戰國統一三部曲的第二部。講述的就是戰國後期的第二階段。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昭王攻陷楚國郢都之後,和氏璧突然出現在趙國的邯鄲,並被趙惠王的寵臣繆賢得到。呂不韋父親無意中得知,為報複將這一消息告訴了平陽君,平陽君轉告趙王,趙王命繆賢交出和氏璧,繆賢矢口否認。趙王借口打獵,突入繆賢府中,搜去和氏璧,繆賢驚慌之際,欲逃往燕國,被舍人藺相如勸阻。秦昭襄王、穰侯知道後,提出用十五城來換和氏璧,借索要和氏璧,開始了與趙國的“爭勢”。趙王舍不得,圍繞這一次爭奪,趙王鬥膽任用藺相如等人才,不但“完璧歸趙”,而且澠池相會上也取得了上風。到閼與之戰,趙奢再次取勝,秦國不得不派出秦王孫異人到趙國做人質。一連串的失利使得秦昭襄王痛定思痛,思賢若渴,終於求得範雎。在範雎的輔佐下,秦王重振朝政,驅逐穰侯等權貴,促使秦王進一步集權,又任用李冰、蒙敖等。隨之,秦國的國力日益強大。而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的統一策略,集中力量先並吞韓國。烽火再起,秦國圍攻韓國上黨。麵對秦國的咄咄進逼,趙王君臣不惜冒與秦國決戰的風險接受了馮亭請求,出兵相救,將上黨地區並入趙國。這樣,秦趙之間的決鬥不可避免地到來了——長平之戰爆發。戰爭狀態下的人質異人無疑是命懸一絲,這就給他、如姬和呂不韋等都帶來了最嚴峻的血火般的生死考驗。本書圍繞著秦趙兩國從爭奪和氏璧開始,到呂不韋護送異人及小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回到秦國這一段曲曲折折的曆史,以還曆史原貌為宗旨,生動、全麵地展現了那段“如火烈烈”的生活。在這段時期裏,呂不韋、藺相如、廉頗、平原君、秦昭襄王、穰侯、範雎、白起、異人、如姬等曆史人物紛紛登場,共同演義出一幕波瀾壯闊的曆史巨劇。本書將和氏璧“價值連城”、“完璧歸趙”、“長平之戰”等那段段璀璨、感人、沉重、曲折的故事呈現給大家。讀完此書,對了解戰國後期的曆史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