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撞到我的腳跟上,我一下子從沉思中驚醒。身邊,是笑聲,是歌聲,是腳步聲。我不禁啞然失笑了,腦海中,突然跳出幾行不知是誰寫的詩句來:

你呀,你呀,何必那麼傻,

經過一場風寒,就以為萬物肅殺……

聞一聞風兒中春的芳馨吧,

生活,總要向美好轉化!

我抬起頭來,幽藍的天空,遼遠而又純淨—這是春天的晴空嗬!一群又一群鳥兒從遠方來了,它們歡叫著,抖動著翅膀,劃過透明的青天,飛嗬,飛嗬,飛……

1980年初春於上海。

[鑒賞]

趙麗宏(1951~),上海人,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曾任《萌芽》雜誌編輯,作協上海分會專業作家、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著有散文集《詩魂》等。

《小島,你飛向何方》是一篇充滿了濃濃情思,富有優美詩意的散文。作者的感情之流通過最佳的流動形式自然地流瀉出來,滋潤著讀者的心田。

作者在文中精心安排了一位喜歡泰戈爾的“小姑娘”:然後借助於對“小姑娘”的思念,傾吐濃濃的情思。從作者的思念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純真的年輕人”“變得世故,變得粗俗”的深深憂慮;看到他對“年輕的心靈複蘇”的欣喜。作者是在以一顆憂國之心體察著杜會,關注著青年。這種巧妙的表現形式使感情顯得更加真摯、充實。

這篇散文是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的,以這種方式敘述,最適宜於直抒胸臆。作者利用這一特點,在文中直接傾吐內心的思緒和感慨。作者告訴我們,他經常“陶醉”在泰戈爾“所描繪的大自然中”。他多麼想和那位“小姑娘”“談談泰戈爾”,“談談幾乎已被人們遺忘了的世界”,但他又擔心“小姑娘”改變形象後,會使他“永遠丟失那段美好的回憶”……然而一味這樣直抒胸臆,必然使作品顯得單調、枯燥。所以作者在直接抒情的同時,還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露感情。如,舊書店偶然發現日夜思念的《飛鳥集》時,作者作了這樣的刻畫,“我”先是“眼睛發亮”,繼而“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待看清楚了,又“緊張”起來,然後才“趕緊閉上了眼睛”。緊張,不安,而又略感欣慰的複雜心情表現得微妙微肖,作者對青年走入歧途的深深憂慮亦溢於言表。此外,作者還通過幻覺來刻畫心理,表露感情。

在著力於抒發感情的同時,作者又注意了作品詩意的創造。首先文中多次引用泰戈爾的抒情詩句。這些詩句與文意極為貼近,而且有的是作為標題和題詩使用的。同時詩中的“小鳥”又具有象征意味,象征著青年一代。這就使整個作品帶上了濃厚的詩意。其次,作品語言優美。作者多用比喻手法進行描寫。如寫小姑娘:“白圓的臉上,一雙清秀的眼睛眨巴眨巴地閃動著,像一潭清澈見底的泉水,微波起伏,平靜中略帶點驚訝。”她的聲音“清脆得像小鳥在唱歌”,她的笑聲“如同平靜的池塘裏投進了一顆石子”,“在靜靜的店堂裏蕩漾……”她的背影是“一件淡紫色的襯衫,上麵開滿了白色的小花。”作者對她的總印象是“像一縷輕盈的風,像一陣清涼的雨,像一曲優美的歌……”再如,寫心靈複蘇的青年“就像泥土裏的種子,悄悄地萌發出水靈靈的嫩芽,使勁頂出地麵,在春風春雨裏舒展開青翠的枝葉……”這些描寫非常迷人,具有詩的意境。而文末一節,更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引人遐思。

讀這篇散文總感到作者似在向讀者作深情的傾訴,傾訴他內心的所思、所感、所悟。好像一股感情之流,衝撞著讀者的心。使讀者為之跳動。

曆史。

趙麗宏。

1。

曆史是什麼?

它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固定的形態。然而它涵蓋所有流逝的歲月。沒有人能夠躲避它的剖視。就像一個人在海裏遊泳,無法擺脫海水的擁抱一樣,你躍出海麵潛入海底,海水還是要淹沒你。哪怕你變為一條飛魚,展翅在天空滑翔,最後免不了仍會落進海裏。沒有人能夠超越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