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移民工程,無論從它的規模還是從它的艱難程度來講,都堪比一場重大的戰役,江西各級黨委和政府、政府的各個相關部門尤其是扶貧部門,還有廣大基層幹部,為扶貧事業嘔心瀝血,使這場戰役獲得了盡管是初步的、然而是顯著的勝利。當然,我們必須記住,還有廣大山區移民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移民遷入地百姓的大局觀念,強有力地推動了這項事業的進程。這其中,最值得書寫的是江西扶貧戰線的同誌們,他們用大無畏的精神,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移民和扶貧相結合的道路,總結出諸多寶貴的經驗,不但贏得了廣大移民的擁護和愛戴,也因此得到了國家扶貧辦的高度評價。
對於江西省已經搬遷的30萬移民來說,一座大山,一座路途險阻的大山,一座貧窮困苦的大山,一座橫亙在麵前已經千百年祖祖輩輩從來無法逾越的大山,就這樣,就這樣被沉重而堅定地移開。千萬雙齊心協力的手,千萬顆熾熱堅定的心,結合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具有了挪移乾坤的回天之力。如果愚公老人家再世重生,看見這樣一幅莊嚴浩大的景象,他會唏噓感歎,他會老淚縱橫。是啊,這是什麼樣的氣勢、什麼樣的力量、什麼樣的精神?當年,他在自家門口,發動子子孫孫挖山挑土,要搬走擋在門前的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感動了上帝,上帝派遣“誇蛾氏二子”(毛澤東在他的著作《愚公移山》中,用通俗的語言將“誇蛾氏二子”稱為“兩個神仙”)替他將這兩座山背走了。而今天,則有千千萬萬的“神仙”,幫助深山裏的百姓搬走貧窮落後的大山!
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治優勢,是我們這個時代人民的幸運、幸福,是21世紀的奇跡。這一奇跡的創造,是國家政策的英明、國家力量的顯示、國家行動的結果。所以,被世人盛讚的中國模式,不光是經濟高速增長,國力日益強盛,同時也包括幫助最窮困的那部分人徹底擺脫貧困這一光榮而艱巨的內容。
在這裏,我們還要補充一個話題。“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是江西省曆屆黨委和政府提出的發展目標,圍繞這個目標,江西人民作出了積極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也取得了世人有目共睹的成果。在外地人眼中,“綠色”,是江西最大的優勢。走進江西,即可看見滿眼蔥蘢。江西省內各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數量均居全國前茅,2011年1月29日,江西省林業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經過全省“十一五”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的結果顯示:江西省森林覆蓋率已達到63.1%。這一成果的取得,固然與江西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植樹造林、發展生態優勢有關,也與移民搬遷的戰略密切相關。這裏僅以修水縣為例。修水,是中國南方48個重點林業縣和江西30個重點林業縣之一。當數萬移民從山區搬遷出來後,移民原住地上的百萬畝山林資源被列入生態保護區,通過強化林政資源管理、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係列措施,修水的生態安全得到保證,生態建設快步發展。經過生態的自然修複,全縣森林覆蓋率和森林活立木蓄積量逐年增加,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1.2%,全縣建立的油茶、茶葉、濕地鬆等特色林業產業示範基地2.4萬畝,其中千畝以上規模產業基地5個,培育了大量的工業原料林和特色經濟林,僅林業產值一年即達10億元。
移民,移出了人類生存對生態的破壞性影響,確保了自然的天然神韻,這一成果,既在意料之中,又高於當初的預想。
這時,在本書開篇中飛出的臆想中的那隻小鳥,又重新張開了翅膀,並隨著天邊的那片白雲,自由自在地在江西的上空翱翔。萬裏雲空中,它聽見有人這樣讚歎:
走進江西的土地,就像走進一首優雅的山水詩卷,峰巒峭麗,水光瀲灩,意象豐盈,寧靜淡遠;
踏上江西的土地,就像踏上一幅秀美的水墨畫軸,煙雨空蒙,青蔥滿眼,氣韻生動,清曠明潔。
而這樣的讚歎中,不能不包含移民扶貧工作所作出的艱辛努力和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