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月滿西樓(1)(2 / 3)

民俗鐵湖多特色,支提古刹鼓鍾鳴。

注:參觀寧德工業區。

二訪透堡老紅軍

連江訪問老英雄,透堡山河一片紅。

傍海依山花爛漫,紅軍熱血化長虹。

注:連江透堡訪問老紅軍黃桐忠。

重登太姥山

拾級重登太姥山,洞奇石怪路艱難。

風情韻致千般好,山海交融月影斕。

奔向小康的溪乾村

慕名訪問溪乾村,致富思源頌黨恩。

佇立樓台燈點點,山鄉邁進小康門。

平步“青雲”

平步青雲神女峰,龍潭瀑布恍長龍。

多情最是紅軍洞,食宿之餘話陣容。

福州第一果園風采

難忘沙洲明如鏡,荔枝龍眼綠蔭繁。

大樟溪水明如鏡,農業觀光第一村。

注:指閩侯沙洲大果園。

從山外到山裏看山

山外看山終覺淺,孰知底蘊要躬行。

龍潭瀑布悟真諦,如意洞天大本營。

注:在永泰看青雲山。

靈川“才子”的風度

靈川“才子”最風光,名也香來牌也香。

三喜臨門形象樹,海頭明目更輝煌。

注:原文寫於參加《湄洲日報》編輯部與才子集團聯合舉辦的“才子集團筆會”時。

故鄉的橋

宛如史冊古橋梁,曆史風雲見證長。

信步其中涼似水,溪風陣陣草花香。

注:指仙遊木蘭溪上的吊橋。

感受新風

閩南創業感新風,鷺島海滄一體通。

喜見馬塘新麵貌,祥光秀色互交融。

注:廈門采風。

汀州散記

崇岡複嶺彙三溪,鳥語花繁聖地奇。

花繼臘梅禽喚穀,瞿公囚室令人思。

北岸趟春

停車秀嶼望湄洲,壯闊波濤綠島浮。

絡繹觀光神女拜,濃濃春意漾心頭。

注:莆田湄洲灣北岸觀光。

島上兩村

銅缽寡婦情緣在,澳角鴻文藝術存。

蝶島時時傳喜訊,閩台一脈本同源。

注:東山是福建最南端的海島。兩村指澳角村、銅缽村(又名寡婦村)。

金三角花鄉新姿

花市閩中稱第一,閩南花卉最迷人。

大棚溫室花團盛,姹紫嫣紅格外珍。

注:“閩南金三角”即漳州新花城。

雨中登將軍山

雨中跋涉將軍山,曆史風雲腦際還。

昔日功臣成塑像,今朝花果滿山巒。

注:將軍山位於雲霄縣。將軍即歸德將軍陳政。

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耀初名與大千齊,報曉雄雞故國思。

最是“心聲”源肺腑,詔安畫藝九州知。

注:“中國書畫藝術之鄉”指詔安。

西湖·殘湖·赤湖

趙家城堡本堂皇,儀宇丹山瑞世昌。

今日赤湖添錦繡,茗聯兩岸五洲香。

琯溪蜜柚之鄉

琯溪蜜柚狀元膺,阪仔街心豎女神。

改革春風蘇大地,萬山綠遍四時春。

石獅黃金海岸的海洋世界

黃金海岸漾秋風,萬噸巨輪拔地雄。

海底風光收眼底,居然策劃是光雄。

古邑一道文化新景觀

“溪山書院”遠馳名,書畫傳承古邑情。

水口煙波撩往事,朱熹詩句耳邊縈。

芝城無處不飛花

芝城無處不飛花,《北苑》承傳誰不誇。

半老徐娘皆起舞,青春驛站放光華。

注:建甌市府所在地又稱芝城。花指文藝之花、人文之花。

鄭僑亭

暑期喜作莆仙行,新訪鄭僑紀念亭。

薄賦輕徭除積弊,廣施德政為人民。

注:鄭僑亭位於仙遊。《福州府誌》有鄭僑記載,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鄭僑在福州任知府。

乘興登高永興岩

登高直上永興岩,一路辛勞汗滿衫。

古廟喝茶且憩息,山環水複久流連。

注:永興岩在莆田市大洋鄉。

文獻名邦的陽剛之氣

少林武術炳千秋,文獻名邦曆史悠。

蔡府陽剛歌正氣,陳門忠烈說風流。

李耕故裏

李耕故裏說仙遊,度尾鳳池碧水流。

柑橘柚林千萬畝,珍稀養殖更無儔。

注:李耕是著名畫家。故裏在仙遊度尾鎮的中嶽風池村。

永定土樓和客家文化

永定之行看土樓,客家文化溯源流。

“蘑菇”“飛碟”成村落,書畫楹聯底蘊求。

神峰情石

春意濃濃太姥登,文思泉湧快如神。

群雕悟出千般趣,石石峰峰皆有情。

相見兩不厭

相看不厭敬亭山,雲霧纏繞鳥道攀。

佇立危岩觀瀑布,聯翩浮想白雲間。

重讀武夷

武夷相約已多年,九曲天遊來足前。

遺產聞名全世界,梅叢茶徑久流連。

神州履痕

諸葛後裔何處尋

諸葛裔孫何處尋,蘭溪祖墓柏森森。

“戒兒書”裏言精辟,八卦村中說古今。

登劉公島幽思

甲午風雲吊國殤,劉公島上細端詳。

浪潮拍擊心頭岸,一曲悲歌萬古揚。

注:劉公島在山東煙台,登劉公島可憑眺甲午海戰遺址。

婺學之鄉

明招寺院古馳名,婺學之鄉應運生。

持戒儒修雙並重,獻身理學也光榮。

注:婺學是南宋著名理學家呂謙開創,屬金華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