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一直到了立秋的時候,戎人那邊已然全無動靜,朝野上下這才漸漸地放鬆了下來。幾萬大軍早些時候抵達西北邊境屯紮,一方麵迅速整頓了邊境的秩序,讓亂成一團的邊境貿易尤其是青州的商路重新恢複暢通;另一方麵,這幾萬大軍充實了西北大營,退一萬步來說什麼時候真的開打,依著西北大營原有的兵力再加上新添的這幾萬人,不求徹底將敵擊退,至少拖到援兵趕到是絕對沒有問題;再來也有震懾國界對麵的戎人的意思。
兵過去了,慕容源的心也安定下來不少。澹台荊和江朔聯合起來彈壓百官出兵的想法,而自從他狠狠貶斥了請求出兵的人以後,朝議之時也無人再敢提出兵二字。合計之下,決議還是增加駐軍、調動邊防。正在西北“曆練”的幾個年輕將領被從高位上替換下來,增派了一批有資曆的出任軍職。
子微本也在增派之列。在西北五年,子微在軍中攢下不少人脈聲望,西北至今還留有他的一支嫡係。再者,雖然沒有經曆大戰,但是西北邊的暴動、敵襲為數不少,子微也大大小小立過數十件功勞。
然而一聽說皇帝要把福王再次派到西北去,長樂宮的簡太妃當場就暈過去了,醒來後哭訴著要馬上到谿隆山給先帝守陵去。福王是簡太妃唯一的兒子,也算是她唯一的依仗。前些年皇帝將她兒子送到西北那個風沙地已經是讓她心驚肉跳好久了,兒子好不容易能夠回來,孫子還沒抱上,自然是不願再將兒子送去。皇太後將皇帝叫到長樂宮痛斥了一頓,最後還是皇帝把這唯一的弟弟從出征名單上抹去,又給簡太妃和福王賞下不少東西當做補償,這才平息了太後和太妃的怒火。
消停了一段時期,宛初又忙了起來。先是慧公主的進學禮。慧公主今年虛歲已經九歲,蒙學已經學完了,今年便正式進了上書房。皇室近兩代香火不旺。先帝的皇子公主活下的通共就那麼三四個,其中今上膝下隻有慧公主和周德妃的悉公主兩個女兒,遠嫁的長公主沒有生育兒女,福王就更不必說,連王妃都未娶。因此,上書房裏一直都不過是幾個閑散郡王的世子在念書,已經是許久不見有身份如此高貴的孩子了。
大寧的規矩,無論皇子公主,那都是能夠進上書房的。隻不過如今那上書房裏都是男孩子,貿貿然加進去一個公主總不是規矩。宛初讓人把雲京中與慧兒年紀相近的貴女擬了個名單來,仔細挑了個伶俐聽話的,與慧兒先前念蒙學時的伴讀湊在一起,三個女孩子一同進了上書房。
進學禮後沒幾天,宮外傳來消息,老恭王薧了。本來這也沒宛初什麼事,親王葬儀一應由禮部辦理。然而始料不及的是恭王妃也隨了老恭王去,在恭王靈前一頭撞了柱子。周圍的人拉不住,活生生看著老太太頭破血流以後沒多久咽了氣。宛初奇了,料想著殉情這回事不大可能出現在這對活了那麼大歲數帶著那麼大一家子的夫妻身上,便命人暗裏細查。原來是恭王嫡子嫡孫都早逝,這些年皇帝也沒指明恭王的爵位該誰承襲,恭王的幾個庶子在老恭王靈前吵著得不可開交,把老太太給氣壞了。宛初聽了手下人的回報以後是好氣又好笑,雖惱那一家子丟了皇家的臉麵,卻又權當看了一回大戲。恭王算是個長輩了,恭王妃的葬儀自然不能簡單了去,宛初賜下許多東西,又派去幾個嬤嬤幫忙料理喪事,還得給慕容源旁敲側擊,點醒他恭王妃自殺恭王府家宅不寧也有他的一分原因,讓他早日將恭王府的爵位繼承料理好。
眼看著離中秋還有一段時間,宛初正想著能有一兩天閑暇,不料這時,太後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