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曲星下凡(1 / 2)

康熙七年(1668年),農曆四月十五日,這是一個很不安寧,也很不平凡的日子。

這天,在西北邊陲,一個繁華集鎮上,發生了一起慘案。一隊塞外胡人騎著快馬越過邊關卷塵而來,劫掠了本鎮錢莊、商鋪。殺死十幾人,傷者無數,還擄走了三名美麗地姑娘。

這天,在東南沿海一帶,海上商船和陸地人家,也受到了海匪搶奪,傷亡過百。

這天,在中原某處,一個教私塾的教書先生因“反清複明”、寫反清文章,而被就地正法。

“斬!”

監斬官一聲令下,血光閃現,人頭落地。

也就在這天,在江南金陵(今南京)棠邑留稼村,一個嬰兒出世。他就是方苞!

方苞字鳳九、靈皋,晚號望溪。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派三祖。

方苞從康熙五十二年起,以平民身份入南書房作皇帝的文學侍從,經曆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時代,官至禮部右侍郎(二品)。

據說方苞出生這天,天氣變化莫測,風雨雷電、日月爭輝。早晨的東方,朝霞萬丈,本來以為是個大好晴天,卻沒有想到到了中午時分,風雲湧動,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而後又是雨過天晴,天空中白雲朵朵,藍天白雲下,萬物爭榮,清新怡人。到了傍晚時分,晚霞濃豔,真是最美夕陽紅。晚上一輪明月,大地上猶如白天。

這一天的天氣變化,就好比方苞一生的命運。

方苞生於康熙七年即1668年,少年康熙剛剛親政,朝政大權都還掌握在四位顧命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手裏。那個時候,真正地康熙盛世還沒有到來,也可以說還沒有開始。

剛剛穩定下來的大清江山,經曆過戰爭的浩劫,遍體創傷,正待愈合。在表麵和諧、平靜的大環境下,仍然是暗流湧動。

反清複明的組織活動仍然存在,西南一隅的吳三桂仍有野心。台灣、海域一帶也是很不平靜。西北和北方的強敵,對我大清江山虎視眈眈。

由於生產力不發達,戰後的重建是很緩慢地。戰爭、饑荒、瘟疫、疾病,生存下來的人都是幸運兒。在戰後重建的過程中,這些幸運兒擔負起了發展人口的重任。

這些幸運兒不僅要養活自己、還要養活眾多子女,還要養活大清皇族和國家機器中的所有人。所以!貧困緊緊地纏上了他們。從上一**始,從戰爭開始,幸存下來的幸運兒們,就被貧困給纏上了。

方苞和他的父輩們也不例外,他們也被貧困給纏上了。

方苞小時候身體很弱,經常肚子疼,腿腳浮腫。據說出生時頭大、肚子大,胳膊和腿細長,孕期營養不良。但他有一個好母親,母親特別疼愛他。母親常把自己那一份好吃的都給了方苞,還給方苞揉肚子和腿腳,用熱鹽包敷肚子,用艾水蒸身、泡腳。在母親的精心愛護下,方苞得到了健康成長,以後天補先天不足。

方苞自幼聰明,記憶力特別好,大人說過的話,他都能記住,都可以原封不動地重複一遍,被人們稱為神童。

其實!方苞的超強記憶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後天培養出來的。這份功勞還要歸功於父親方仲舒的一位老友,是他發現了方苞有這個才能。

在方苞兩歲多的時候,家裏來了一位白發老者,比父親大上不止三五十歲。父親好客,拿出家裏最好的食物來招待客人,還命家人殺了一隻下蛋的老母雞。

席間,方苞哭鬧,被罰抱到父親麵前,讓父親管教。父親很是生氣,就要“當麵教子”,責罰方苞。方苞不知好歹,還在口口聲聲地念叨著:“雞!雞!”

父親方仲舒氣得舉起爆板栗子手,就準備爆一下方苞的頭,被客人攔住。白發老人用手指著已經做好的盤中餐,那隻老母雞,問方苞:“這是什麼?”

“雞腿!”

白發老頭笑而不語,將雞腿夾了過來,讓方苞吃。

“雞生蛋,不能吃!”方苞答道,搖頭不吃。

白發老頭一楞,隨即笑道:“可雞已經殺了啊?雞死不能複生!吃!孩子!”

轉而對方仲舒說:“這孩子真聰明!”

又對方苞說:“吃!吃了補身子!長高高!”說著還摸了一下方苞的頭,示意著吃下去將來長高個子。

“吃了老母雞以後就沒有雞蛋吃了,我不吃!”說完,方苞又哭了起來。

大人根本沒有注意到,方苞哭鬧的真正原因。

這隻老母雞,它是方苞最好地夥伴。方苞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就與這隻老母雞交上了朋友。老母雞見方苞過來了,以為是公雞來交配,就蹲在地上不動,還翹起了雞屁股,哪裏知道方苞是走路不穩撲倒過來的。時間久了,一人一雞就好上了。方苞經常抱著老母雞玩,而老母雞下蛋給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