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章必功(深圳大學校長)(1 / 1)

跟作者談起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她說近幾年來對大學生的負麵報道太多,要還他們一個真實麵目。如杲說作為社會各行各業主力軍的大學生,都是一群廢物或者庸俗之徒,那麼這個社會早垮了,怎麼還好好的在那裏生活著呢;如杲大學培養出來的都是盯著利益的功利主義者,那麼這個民族還有未來嗎,還有希望嗎?她說作家也好,知識分子也好,應該替年輕人想想未來,中國的大學應該是什麼樣的,這非常重要,關係到民族的未來,每個公民都有義務來塑造它。現在的小學和中學的教學製度、教學目標隻知道跟分數對接,對學生的情操情感及個性的塑造嚴重缺失,一旦學生與現實接軌,勢必嚴重的心理失衡,加上青春莫名的焦慮,這是一股可怕的力量,不容忽視的力量。中小學教育所造成的缺陷如杲在大學階段得不到矯正釋放和彌補,是可慮、可憂、可怕的。

作者是抱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來寫這本書的,不同於她以往的作品,這很難得。

看了《別給我希望》有個總的印象,她筆下的大學生活跟同類作品完仝不一樣,在於她立體地顯現了個體人格的完善過程,不止是得到一張大學文憑那麼簡單。

傳統的大學校園被喻為象牙塔,是個純潔美麗的地方,這樣的地方是詩意最合適棲居的地方;現在的大學塔還在,但潔白無瑕的顏色已經起變化了。象牙塔萎縮成校園文化的內核存在著,文化這東西是可以傳承的。隻不過社會在高速發展,所有的東西好像盛在一個離子加速器裏,分裂,斷裂,到處都漂浮著碎片和裂變之後的焦味。難免擔心象牙塔的倒掉。

校園文化既有傳承也要發展才能煥發新的光彩和生命力,人格的自我完善就是新時代的大學生在傳承校園傳統文化的同時摸索出來的,適應現代社會的路子。在這新的路子上他們更注重社會實踐的培養,更注重參與社會活動。當然,整個社會的急功近利以及浮躁,對年輕的他們是有影響的,這也是大學生當中有那麼多負麵影響的原因。大學生的路應該讓大學生自己來走,年輕人自下而上所走的路子,比自上而下的行政幹預的路子更有效。

就像本書的作者所說的,目前中小學的教育方向隻盯著分數,其實就是功利主義地剝奪了真正學習的樂趣和仝麵發展的興趣。大學階段是絕不可以延續這樣的做法了。怎樣做,大家都在探討。在這個問題上,最好是聽大學生自己的聲音,支持他們選擇的路。《別給我希望》在這個問題上讓我耳目一新。

大學生的兼職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功課,但是大學的教學製度應該改革。我在書中看到大學生在酒吧兼職,當調酒師幹得不錯,解決了生活費短缺的燃眉之急。酒吧是個充滿誘惑、複雜的地方,一個單純的學生在酒吧工作不但要抵擋住誘惑,還要處理好各種關係,是曆練個體人格的試驗場。不管是在哪裏兼職實習都一樣,大學生在企業實習是比較普遍的,除了會做事還要懂做人,這就是人格的自我完善過程。書中有一章專門寫大學生在大企業實習的經過,驚心動魄,很有意思。具備人格力量的人是最有魅力的人,當然這個過程沒那麼容易,一定要吃點苦。

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普遍問題。少女懷春少男鍾情這是公認的生命的生理周期使然,是身不由己的。堵是堵不住的,隻能疏導。大學生談戀愛不可怕,問題在於怎樣談。如杲說一個男生同時跟幾個女生保持戀愛關係,或者一個女生同時跟幾個男生戀愛,這肯定不能提倡,肯定要批評教育。愛情不是遊戲,愛情的話題永遠說不完,年輕人應該追求愛情的真諦,否則人生將留下遺憾。我看《別給我希望》寫愛情分量比較多,種類也多。愛情可以使人成熟,也可以讓人墮落。

可以肯定百分之九十的大學老師都是負責任的,但是不是稱職的老師,恐怕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我看小說裏寫的一男一女兩位老師,非常有個性,有代表性。兩位老師的底細學生們心裏雪亮,學生是最公正的評判者。

一部好的小說應該要有打動人心的情感魅力,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體會和評價。客觀地講,這部小說值得一讀。加上我是作者讀研究生課程時的老師,在老師眼裏,學生的作品總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