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女兒:
早就想給你寫信,交流一些對文學以及生活等問題的看法,但一直沒有去寫。可能有人問,朝暮同處一室,還須寫信,口語交流不是更直接嘛!否也。一則因為大家的時間不一定能湊巧都空著,二則即使有空也不一定都有談興,三則即使有談興也不一定有恰當的話題。於是乎,就想到寫信。
但說到寫信,總得有個由頭。
這次你結集出版自己的部分文章,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看了你的作品驚訝地發現,你的讀書量、你寫作的文字數,是相當驚人的;你的思想、你的情感是非常深刻而濃烈的;你的寫作功夫也是很了不起的。我指的是在同齡人的行列裏。
忽然想到孔子的話:“吾十五有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反推一下,孔子在十五歲之前沒有專注於學習,可能有所旁騖;三十歲之前並沒有確立自己要做什麼;四十歲之前可能老處於迷惑的狀態;五十歲之前還沒有感覺到自己這一生能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六十歲之前可能有好多東西聽不慣,總是在批評這個社會、批評社會上的一些人;七十歲之前做事總是前思後想才能符合規矩與原則,不然就會越規。
看來從事什麼工作,成就什麼事業,青少年時期是不好及早確定的。“而立”之前應該是處於學習與實踐,學習與探索,學習與選擇的階段。
學的範圍是很寬的,因而選擇的範圍也就很寬;學的時間是很長的,選擇的時間也就很長;學的越多,選擇的可能性就越多。
國學基本分為文學、曆史和哲學。這是都要學的。除此之外,繪畫學、舞蹈學、書法學、醫藥學、天文學、地理學、農學、工學(古代可能主要是建築)、軍事學、法刑學在古代也是要學的。如今的門類就更多了、經濟學、社會學、國際關係學、科學研究與技術,等等。
好在中國的基礎教育為我們提供了多種科目的學習機會,使我們能夠學到生活的必需知識,更主要的是讓我們有了解多種喜好與傾向的機會。大學教育雖然分了專業及方向,但是大學的體製給我們選擇多種愛好的條件,也就是說你可以在規定的課程之外選擇其他課程甚至是誇學科的課程。因而,隻要我們明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就是探索的過程,就是選擇的過程,一切行為就都有了航向而不至於迷失。至於選定職業或事業之前的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或思考,都不是沒有用處的,對於自己的將來都是有益的。學習過程中的另外一個收獲就是人際交流的長進。孔子的“克己複禮”與當時將要分裂的周王朝各分封國的君主的想法是相抵觸的,孟子的“製民之產”與忙於攻戰的諸侯王的做法也是大相徑庭的,但奇怪的是,孔子常常是入不了城門到處流浪而孟子卻老是各君王的座上賓。原因是什麼呢?可能人際交流的藝術應該是很主要的吧。
凡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際。林黛玉進到賈府時王熙鳳是怎麼表現(交流)的呢?四句話,一誇黛玉漂亮,二讚黛玉如同孫女兒們一樣漂亮,三傷黛玉母親早逝,四嘲自己說錯了話(引得老太太又傷心一次)。這四句話一出,有四類人高興,一是黛玉,剛才心裏還念叨人家“放誕無禮”來著,現在一定有所後悔;二是“三春”高興,他們的美貌又被誇了一遍;三是“三春”的母親、丫環婆子們高興,高興之餘也對璉二奶奶不怎麼討厭;四是老太太最高興,更加喜歡“鳳丫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