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雪夜心情(1 / 2)

楓兒

昌平的雪

好像第一次見到北方的雪,是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在昌平園。

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是11月13日,一個星期六吧。那天黨支部組織活動,大家去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還去了盧溝橋。星期五的時候還很好的天氣,星期六的早上就開始飄起了碎碎的雪花。當時驚訝的是雪花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大那麼密集,而是小小的,真的像鹽像糖的。粗看的確是稀稀疏疏毫無霸氣,可是仔細看了才發現這些小小的雪花卻是下的極是繁雜極是堅定,不一會兒地上就有一層薄薄的雪了。從此我再也不敢小瞧北方的小小的雪了。

參觀完紀念館,發現雪已經蓋了好厚好厚一層了,路麵上也有一層積雪,比江南的雪要蓬鬆要白。心裏也很激動,第一次在北方欣賞到雪景,隻是可惜沒有帶照相機了。

好像由於協調的問題,接我們的校車遲遲沒有來,然後大家隻好在雪中等候。幾個活潑的同學開始打雪仗了,笑聲一陣陣地響起來,讓我又回到了記憶中的故鄉。然後走到僻靜的角落,捧起一把雪花,堆積的整整齊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雪花的形狀,雪花中間的間隙小小的,卻讓人感覺到空靈。雪在手裏,再也不像以前在長沙馬上就化了,而是靜靜地接受著我的不敬的撫摸,乖乖的,沒有一絲小性子。刹那間我就愛上了那片雪花了,隻是它能明白我的感受麼?

下雪的時候覺得不可思議,雪停了,天晴了,可是雪卻在太陽下麵越發美麗了。路中間的雪已經被掃去了,因為交通的原因,路兩旁的雪,還有林子中間的雪,卻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來。好幾天過去了,仍然是那麼炫目的白色,依然是那麼驕傲地鋪在那裏,好像太陽的出現僅僅是給它一個更燦爛的笑容,全然不害怕在陽光下形容消瘦了。

好像過了一個多月,積雪才慢慢地不見了,曾經在家裏跟爸爸媽媽說起北京的雪,讓大家也驚訝我的驚訝吧。

故鄉的雪

長沙雖然處在南方,可是每年都有些雪花飄下,讓地上的人們尤其是小孩歡呼雀躍一番。小時候特別愛雪,那個時候好像沒有現在這麼多這麼亂的心情,能靜靜地看著純潔的雪。隻有純潔的人才能欣賞到純潔的事物,這句話也忘了是誰第一個說出來了。

長沙的濕度很大,但是溫度也不高,最冷的時候也隻有零下幾度而已。所以遇上幾天特別的寒冷,就能知道肯定會有一場大雪將要來臨。然後就果真會突然發現窗外劈哩啪啦的像是炒豆子似的響得很歡快,其實是下冰雹,我們俗稱是“雪籽”,因為這些小顆粒將是一場大雪的開幕式。再然後,就會發現一朵一朵的雪花飄了起來,說鵝毛大雪一點也不過分,長沙要麼不下,一下肯定就是好大一片的雪花。雪花在空中搖曳出美麗的舞姿,可是卻在沒有落到地上的時候就消瘦了身軀融成了含淚的結晶,後者踩在前麵犧牲了的雪花的雪跡上,然後又被後者踐踏著,往往要落一個整夜,才可能在陸地上留下痕跡。然後就發現天地間變得好亮好亮,因為雪後馬上就是一個太陽天。樹枝白了,頂著一堆堆的雪,顯得有些吃力卻又一點也不示弱的樣子;屋頂白了,厚重的感覺像是一個穿了太空棉服的漢子;地麵白了,將醜陋的麵孔隱藏起來,白色掩蓋著罪惡。一切都白了,那時寫作文,特別喜歡用“銀裝素裹”四個字,現在卻很少用了,不是因為不好,隻是因為太多人在用而已。現在想起來,還是這四個字最能形容雪後的世界了。

第一次對雪的印象,好像是很小的時候跟爸爸媽媽一起站在屋簷下看雪。那個時候好像還有一個謎語,叫什麼“像鹽卻不鹹,像糖卻不甜,夏天無蹤影,冬天才出現。”然後我就瞧著這些雪白雪白輕輕盈盈的晶體,然後就忍不住伸出手去想抓住它,小心翼翼地打開手掌卻發現掌心隻留下一些水跡。那個時候想些什麼,現在已經全然記不起來了,不過我覺得肯定會是一個很好很漂亮的幻想吧,那個時候的小小的心靈,比起現在來,想到的東西肯定要簡單,卻更有靈氣吧。

然後就是幾場很大的雪了,鋪天蓋地的,地上也攢了好厚一層。學校還因此放假,因為路麵太滑教室太冷的緣故,所以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敞開心情打雪仗,堆雪人了。打雪仗的記憶有幾次,我的炮彈總是很結實,但我的準頭實在是不敢恭維。至於堆雪人的記憶,好像也隻有過一兩次而已,那還是跟同學一起堆的。自己曾經一個人堆過一個小小的雪人,但是卻沒有什麼印象了。

在長沙從來以為雪都是這個樣子的,各地都一樣,如果沒有來到北京,也許到老了還會以為隻能那樣吧。

長沙的雪,溫溫柔柔的,滿是心事。

燕園的雪

燕園的雪,比昌平園的雪多了幾分靈性和秀眉。也許是因為這個園子本來的靈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