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和諧(1 / 2)

道玄的話音落下後,那老頭卻是也不再講求儒家的謙虛,身上一股浩大的氣勢湧現出來,此氣不但浩大,而且剛正無比,熾烈無比,卻是能夠跟太陽神宮的炎陽身上的氣勢有得一比,都是一樣的熾烈,但是卻是不同,這老頭身上的其實沒有炎陽身上那種刺激感,也沒有那種破壞力。道玄雖然第一次見到,卻是知道這就是浩然正氣。

浩然正氣根據孟子的描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嚐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由此不難理解,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孟子認為,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精神力量,麵對外界一切巨大的誘惑也好,威脅也好,都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經說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不過浩然正氣卻是太難修煉出來,如果做不到所要求的那些品質,不可能具備,沒有儒家的養氣功夫,就算出現一點也很快就消散,更不可能壯大,如這老頭這般宏大的氣勢,恐怕真的是萬年也無一人能夠具有,這老頭還是自學的,卻算是可以稱為妖孽了。

身上氣勢爆發後,這老頭卻是沒有停止,而是暴喝一聲,周身湧出無數文字,每一個文字都是一篇教化經文,洪亮的誦經聲從這些爆出來,文字翻湧。

雖然是這樣,但是不同的人看著卻是不同的,在道玄因為眼裏,卻是看到另外一種景象,隻見那老頭體內胸腹之間,那股能量在這老頭一發動後,頓時化為一個個銀色的小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個銀色小字迅速在經脈上彙成了銀色小河流開始穿梭起來,而後化為一篇完整的文章,待這文章字流運轉一個小周天之後,卻是化為一個金色的小子從那老頭周圍跳出來,然後如錦鯉似的在老頭周身遊繞,耀眼的銀色光芒如同星辰,待一篇文章完,另外一篇書籍再次跳出,然後化為一個金色小字。每多出一個金字,即一篇文章,這老頭的身上的氣勢卻是漲上一截。雖然這個過程形容起來極慢,但是在那老頭體內,內個文字出現流動的速度卻是差不多超過光速了,這是人的思維的速度,經過修煉的人思維更加快,所以才會超越光速。因為具備了這樣的速度,所以那老頭體內發生了這等變化,外人看來卻是老頭頭頂迅速冒出一些字,將其圍繞,這些文章卻是將那老頭襯出一股出塵的氣質來。一般學員的話則看上起卻是這老頭周身瞬間湧出無數文字,不斷翻湧。

道玄看著這老頭身周的這些文字,不自覺的竟讓想陷進去,這儒家的許多法門卻是都跟佛門的相似,許多法術都能改變人的心智,不過和佛門的蠱惑不同,儒家卻是教化,儒家自從出世起,就開始教化眾生。教化眾生”讓眾生知道善惡是非”,能勸人去惡從善,即便是魔頭如果被這儒家讀書聲給教化,或者陷入這些文章字意之間,長期不得脫身,久而久之也會改邪歸正,皈依儒門,成為鴻儒,成為大善人。如果你認為這是好事情啊,恐怕隻有魔門邪教人士才會害怕儒家,正道人士應該不會畏懼儒家吧,那卻是打錯特錯了,儒家的浩然正氣和道門的真氣卻是不同的兩個體係,就算是道門的正派人士,如果遇上儒家,陷落進去,待你出來的時候恐怕一聲修為已經盡數化為烏有了,而且對於佛門的渡化,魔門的蠱惑,你還會生出抗拒之心,但是對於佛儒家的卻是教人對錯的,你看不出有什麼害處身體卻是不會抗拒,反倒向往,讓你掙脫的難度加大。也算是道玄修道年份太久,到家思想已經刻入骨頭裏麵了,所以身體不會如一般人那般向往這儒家大道,修為又不弱,精神力極強大,所以卻是才能夠在這樣仔細看了這老頭身上的這些文字字句後還能夠保持清醒,但是為了對抗身周這些讀書聲,保持自己頭腦清醒,道玄卻是要分出一些精神來,實力十分也隻能發揮出七八分,這在道玄這麼多次戰鬥中卻是很少遇到的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