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溫州人的成功,歸結於“欲取先予”策略,是精明商人慣用的經營方法之一。
其實,這個溫州人這樣做並非盲目行事,而是經過精心地核算,並且對目標市場做了周密的調查和預測。也就是“放長線”要放在有“大魚”的地方。所做的虧本生意要做在能賺回錢來的市場和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上。
做生意切忌一意孤行,墨守成規,死鑽牛角尖。不願暫時退讓,是無法賺到大錢、取得更大發展的。有時候做些“虧本”生意,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日本人島村芳雄一直想經商發財,可苦於沒有資金和合適的機會。
一次,當他坐在馬路邊思考著這個問題時,忽然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提著一個紙袋。
“現在提紙袋上下班的人越來越多了,”島村想,“用不了多久,紙袋就能風行全國,可現在還沒有一家企業專門經營紙袋所用的繩索,我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這個想法牢牢地拴住了他的心,直到回家後,他還在苦苦思索著:“主意倒是不錯,可自己身無分文,從哪兒下手呢?”
知難而進的島村憑著青年人的一腔熱血,憑著從父親那兒繼承的堅韌性格,勇敢地走進了銀行的大門,他要向銀行貸款。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3個月、69次的艱辛努力,銀行終於被他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相信了他的計劃,答應貸給他100萬日元。
島村狂喜萬分,他仿佛看到成功已向他招手,幸運之神在朝他微笑。
島村辭了工作,成立了凡芳商會,開始了繩索販賣業務。
島村明白,自己的商會條件比別人的差,所以要想打開局麵,就必須有獨特的經營之道。
於是,他琢磨出了“原價銷售法”:他前往產麻地——岡山的麻繩廠,以5角錢的價格買進大批45厘米長的麻繩,然後以原價轉賣給東京一帶的紙袋工廠,這樣一年下來,他不但分文未賺,反而賠了20萬日元。
但是“島村的繩索非常便宜”這一信息已人人皆知,所以到年末,成百上千的訂貨單就源源而來。
當然島村不能再按原價賣繩索了,況且這麼多的客戶,他也賠不起。
這天,島村拿著一年來的購貨收據,來到了東京的幾家紙袋廠,他對訂貨處的負責人說:“到現在為止,我沒賺你們一分錢,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我隻有破產這條路可走了。”紙袋廠看了購貨收據,被他的誠實所感動,心甘情願地把交貨價格提高到5角5分。
然後,島村拿著一年來的賣貨收據,又驅車來到了岡山的麻繩廠,對廠商說:“您賣給我的麻繩每條5角線,我因為一直按原價賣給別人,所以才得到現在這麼多的訂貨,可如果這樣賠本的生意讓我繼續下去的話,我隻有關門倒閉了。”廠商看了他賣貨的收據存根後,大吃一驚,他生平頭一次遇到這樣自願不賺錢做生意的人,於是馬上答應供給他的麻繩每條隻收4角5分錢。
島村的計劃成功了,每條繩索他可以賺1角錢,這樣,每天他的利潤就達到了100萬日元!
兩年後,島村芳雄的名字就傳遍了日本,他的商會也改成了公司,每天他的繩索交貨量達到5000多萬條。
看來,不僅是中國人了解“欲取先予”,“吃小虧占大便宜”,日本經商者也是深諳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