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人該舍得的時候要大方,該節省的時候要節儉。
凡成大業者,無不以節儉為要訣。對於商人而言,更是要講究節省開支,從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把生意做大做強。中國人講的“成由儉,敗由奢”,說的正是此理。
對於企業家來說,降低成本已是一致的共識,事實上,他們也或多或少都在做著這方麵的工作。問題在於誰做得更徹底、更堅決。
猶太著名的船商銀行家出身的斯圖亞特曾經有一句名言,他說:“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
斯圖亞特努力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取得更高的租金,並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
也許是銀行家出身的緣故,他對於控製成本和費用開支特別重視。他一直堅持不讓他的船長耗費公司一分錢,他也不允許管理技術方麵工作的負責人直接向船塢支付修理費用,原因是“他們沒有錢財意識”。因此,水手們稱他是一個“十分討厭吝嗇的人”。
直到他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他的這種節約的習慣仍保留著。
一位在他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曾經回憶說:“在我為他服務的日子裏,他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信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的字撕成一張長條子送出,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張‘最高指示’。”一張隻用了五分之一的白紙,不應把其餘部分浪費掉,這就是他“能省則省“的原則。
可見,無論生意做得多麼大,要想取得更多的利潤,節約每一分錢,實行最低成本原則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節約每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這是對每個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做到這一點你就不用擔心沒有利潤了。
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在當時的校辦工廠幹過推銷員和管理工作。一九八七年被任命為杭州市上城區校辦工廠經銷經理,開始了艱苦創業曆程。在一缺人才,二缺技術,三缺資金的非常艱難的條件下,他憑著堅強的毅力和獨到的眼光,和科研人員一起,研製出中國第一支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從此,宗慶後和員工們一樣吃住在廠裏,他每天早晨七點上班,經常熬到深夜才休息,他從不炫耀張揚,更不願擺闊比富。他說:“做老板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整天花天酒地,肯定做不長做不大,真正的老板都是儉樸的。”宗慶後是這樣對員工們說的:“娃哈哈產業不是老輩人留下來的,是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創業難,守業更難。勤儉創業,是娃哈哈成長的非常之本。”
在經濟如此發達的溫州,居然沒有一家五星級酒店。當地人是這樣解釋的:當地企業都是老板自己創業做起來的,每一分錢都是老板的血汗錢,所以在花錢的時候就盡量儉省。
台州寶利特鞋業的老板陳華根居然沒有一輛自己的專車。有時候出差還要搭乘公共汽車。要知道他的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注塑鞋生產基地,日生產量達到五萬雙。但在關係企業發展上的投資卻絲毫不含糊,一幢現代化的廠房一次性投資就高達五千萬元。陳華根有一句樸素的話代表了許多老板的心聲:“廠子蓋來是給別人看的,關係到企業的整體形象,而我坐什麼車則是我自己的事情,能省當然就盡量省了。”
豐田公司自1937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成為日本企業界的“皇冠”。在全世界的汽車製造行業中,僅次於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公司,名列第三。它的下一個目標,是向世界第一汽車公司進軍。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曾按全日本企業自己申報的純利潤額的多少,排列順序。豐田公司自1983年以來,一直雄居首位,成為日本企業界公認的獲利潤最高的企業。輿論界認為,豐田公司獲得高額利潤的訣竅之一,就是始終把杜絕浪費當作經營管理的重要指標。
“豐田生產方式”的創造者大野耐一曾經強調說過:“豐田生產方式的目標,在於徹底杜絕企業內部的各種浪費,以提高產業效率。”杜絕浪費,對企業來說,是至高無上的命令。
幾十年來,豐田公司精打細算已經形成自己的傳統。有人認為,“豐田”的精細,甚至到了吝嗇的程度。無論哪個部門、哪項生產,總是要想盡一切辦法節省開支,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達到增加經濟效益,積累資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