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綜述(7)(1 / 3)

批當下浮躁文風

身材魁梧的何西來性格爽快,他開門見山地開始演講:“我演講的題目是《社會的和諧與文藝的和諧》,這種時髦話題,在我的研究中是很少有的。構建和諧社會是中國人曆經坎坷磨難之後,思維方式實質性的根本轉變。”在演講中,何西來對當下文風予以了嚴厲批評:“現在寫文章,空話、套話、廢話、假話,比比皆是。文風浮躁,抄襲嚴重,很多作家不關心百姓疾苦,隻是躲到自己狹小的內心裏,有的女作家更以展示個人隱私為榮,以頹廢為美,現在文風低迷、衰退。其實在經曆了百年磨難之後,中國正在興旺發展中,人們呼喚清新、剛健的文風。”何西來認為現在許多作家創作太過討巧,他認為作家應該像柳青那樣做文學的愚夫。

木鐸啟而千裏應

“木鐸啟而千裏應”。這是何西來給白鹿書院的題詞,何西來解釋說:“這句話是劉勰《文心雕龍》中的原句,木鐸是古時以木為舌的響器,希望白鹿書院的開壇講學也能做到‘木鐸啟而千裏應’。”

開壇講學是古時中國書院所獨有,也是傳播中華文化大雅之音的地方。白鹿論壇就是白鹿書院舉辦的專家性質、開壇講學的活動。於是,白鹿論壇就有了著名作家張賢亮以西夏王陵的文化滅絕為例,用全新的文化基因理論,闡述了自己對民族文化再造的思考。有了72歲作家從維熙在白鹿論壇,回望自己的創作生涯。有了著名作家熊召政通過演講《從張居正檢視中國傳統文化》,帶領聽者穿越了500多年的曆史塵埃,在解讀明朝重臣張居正的執政謀略、為人處世的同時,體味到傳統文化精髓。還有陳忠實的《感動長征》、作家紅柯的《文學與人生》以及文化學者田剛的《魯迅與二十世紀中國》、李廷華的《文化跌宕中的悲劇英雄吳宓先生對中國現代學術史的貢獻及影響》等演講更是觀照古今,催人深省。

據悉,白鹿論壇今後將每半月舉行一次,邀請學術權威、著名作家和藝術家以及社會關注的焦點人物,進行高水平的學術演講。用白鹿書院終身院長陳忠實的話來說,“就像白鹿這個名字一樣,我們想通過白鹿論壇,創造一種和諧而純淨的學術探討和文化研究氛圍。”

(原刊2006年4月9日《西安晚報》)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白描:我們缺少真正的文學大師夏雪

2006年4月11日是白描先生隨“黃土地的懷念”代表團在西安的最後一天。受白鹿書院常務副院長邢小利邀請,冒著突如其來的春寒,著名作家、編輯家、魯迅文學院副院長白描先生走上白鹿論壇,開始了《作家的基本素質》的講座。

作家最終的較量是人格的較量

一個作家成功因素可能很多,但一個決定因素就是素質。白描先生分別從創作的訓練和準備、執著專一的目標、堅韌的品格和強烈的超越意識、豐富的美學修養和審美理想四個方麵闡釋了作家的基本素質。

白描先生深情談起了著名作家,同時也是他的朋友和同事的路遙先生。路遙是具有卓越的品質的作家。在他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受到評論界批評的時候,路遙毅然拖著重病的身體,艱難地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二部和第三部。

白描先生說,能否成為一個大作家,比的不是才情,也不是生活的積累。作家最終的較量是人格的較量。

四十歲以下的陝西作家有斷代危險

講座接近尾聲,台下的青年學子踴躍提問。有學生提問,為何現在尤其是80年代後的作家很難出偉大作家。白描先生回顧了五四作家以及當代作家,憂心忡忡地指出,40歲以下的陝西作家有斷代的危險。我們現在缺少真正的文學大師。當學子提到文學作品的精神之戀的時候,白描先生說,他也有精神之戀。他第一次愛上的人就是蘇聯女英雄卓婭。有的學生提到了文化與地域的關係,白描先生幽默地說,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