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含冤入獄(1 / 2)

第1章 含冤入獄

****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亦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事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聖水峪,距京城百餘裏,地處群山之中,居民不多,都加起來不到三百人。地方偏僻,自然窮困,隻有兩家大戶,一家是本地捕頭,另一家姓萬,有個兒子在京裏做官。縣衙設在三十裏外鎮上,這裏隻有一個捕頭,兩個捕快維持秩序。此地居民大半姓萬,也有幾家外姓,都被擠到山腳居住。其中有一家姓秦,父母早亡,隻有姐弟兩人,姐姐名叫秦玉娥,十七歲,生得花容月貌,早有人提親,隻因割舍不下十四歲的兄弟秦三郎,以致耽擱下來。全家隻有七間瓦房,祖輩置下百畝山林,這姐弟二人卻看護不住,當地人隨意樵采耕種,放羊放牛,好好的良田被糟蹋得不成樣子,也不敢理論。秦玉娥心靈手巧,精於刺繡,本地婚嫁都請她繡嫁衣,兄弟三郎每日上山打柴,勉強糊口。這一日秦玉娥正在屋中繡一件嫁衣,三日後本地首戶萬員外家二小姐出嫁,下了一兩定銀請秦玉娥繡嫁衣。秦玉娥熬了兩個晚上終於繡完了,盤算著用這一兩銀子買上兩鬥米,再請個泥瓦匠修理一下北房,省得雨季來時漏雨。

辰時剛過,忽聽門響,卻是兄弟三郎回來了。秦玉娥臉色一沉,走出屋門,果然是兄弟三郎挑著柴進門。這秦三郎剛滿十四歲,虎頭虎腦,一臉忠厚。秦玉娥斥道:“兄弟,時辰這麼早,不到街上賣柴,回家做甚?”秦三郎關上街門小聲道:“姐姐,不是我偷懶,街上出大事了。”秦玉娥忙問:“出什麼事了?”秦三郎一邊擦汗一邊道:“萬員外一家昨晚被強人打劫了,聽說還死了人。”秦玉娥大吃一驚,思想片刻問道:“外麵情形如何?”秦三郎道:“縣太爺都來了,外麵有好多官差。”秦玉娥未讀過書,遇到大事也沒什麼主意,對兄弟道:“你先在家呆著,等過兩天再出去打聽一下,看萬家還有什麼人。”

兩天後得知,萬家老少數十口無一活命,家財被洗劫一空。萬家京裏做官的兒子立逼縣令破案,縣令帶全縣捕快四方尋訪,沒有一毫蹤影。明眼人都看出,這是積年大盜所為,下手幹淨利落,得手後馬上遠走高飛,不留一點痕跡。縣令命人挨家搜查,秦玉娥慌了神,對兄弟三郎道:“你把這嫁衣送到官府去,說清楚來路,萬一被查到家裏當作賊贓可不得了。”秦三郎答應道:“姐姐不用擔心,這嫁衣是萬家送來的,街坊都知道,不會有事。”一邊說著一邊收拾出門,秦玉娥送兄弟出門,千叮嚀萬囑咐,心裏始終有些不踏實。

眼看就過午時了,秦三郎還沒回來,秦玉娥有些著忙。兄弟自小忠厚,從不與人爭執,每日必定回家吃飯,今日過午不回,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正要出門問一問鄰居,忽聽門響,隔壁李大娘走進來,急匆匆道:“玉娥,你兄弟叫官府抓了。”秦玉娥大吃一驚,忙問:“到底怎麼回事?”李大娘歎氣道:“你們姐弟太過老實,就算要還嫁衣,也等個十天半月,急個什麼。你兄弟到堂上剛拿出嫁衣,萬捕頭就說是賊贓,馬上過堂,打了四十板,已經畫了押了。”秦玉娥隻覺天旋地轉,淚如雨下,叫一聲:“兄弟,姐姐害了你了。”李大娘安慰幾句匆匆回家,秦玉娥一邊抹淚一邊收拾家中值錢之物,哪裏尋得出一樣?勉強湊兩件拿到當鋪,隻給了五錢銀子,也沒功夫爭執,急匆匆買幾樣吃食到牢房看兄弟。雖然是鄉裏鄉親的守門獄卒也不肯放過,百般刁難,榨去五錢銀子方讓秦玉娥進門。

來到牢中,裏麵罪人不多,還算幹淨。秦玉娥四下尋找,見一堆亂草上趴著自己兄弟,蓬頭垢麵,滿身血跡。不由一陣心酸,喚道:“三郎,姐姐來了。”秦三郎一動不動,秦玉娥取出帶來清水伏下身為兄弟擦洗,好半晌才見秦三郎睜開眼,欲哭無淚,勉強道:“姐,你走吧,兄弟活不了了。”秦玉娥更是傷心,勸道:“兄弟,姐姐求鄰居給你作證,很快就會放你回家。”姐弟倆相對垂淚。剛喂秦三郎兩口飯,獄卒就過來催,無奈起身離開牢房,準備的吃食都落到獄卒嘴裏。

秦玉娥回到家中,趕緊求左鄰右舍幫忙作證,但沒一個人出頭。消息傳來,三日後就要將秦三郎解往京城,秦玉娥慌了手腳,四處求告無用,隻好將家產賣掉。卻又遇不上好人,百畝山林,加上七間房舍,隻賣了一百二十兩,扣去成色,隻剩一百一十兩。無奈之下,打點行裝,隨兄弟上京。四名解差押解秦三郎,打了一輛囚車動身。秦玉娥跟在囚車後照顧兄弟,四名解差借故拖延,一百多裏路倒走了五日,從秦玉娥身上榨去三十兩銀子。進京後押到刑部大牢,打點獄卒又花了十兩,秦玉娥在客棧安頓下來,每日到牢中探望兄弟。一月後方過堂,堂官看了卷宗冷笑道:“三十五條人命,讓一個十四歲的娃娃頂罪,就算我準了,上官豈是瞎子?”當堂駁回。半個月後,又解來五名犯人並幾件贓物,刑部下批文,五名正犯淩遲,秦三郎定為從犯,絞監候。秦玉娥大驚,請人寫了狀紙,到街上喊冤。刑部定下的案子,沒人接手,有人指點,當朝駙馬好管閑事,於是秦玉娥想方設法等到駙馬車駕,當街喊冤,駙馬正閑得無聊,聽有人喊冤,吩咐侍從接狀。秦玉娥遞上狀紙,駙馬看後笑道:“一個十四歲的娃娃,沒什麼真憑實據,豈能定成絞刑?這些刑部官員太過胡鬧。”命人持自己名帖送到刑部。刑部官員知曉駙馬脾氣,隻是一時高興,不會認真過問。於是改判,秦三郎年幼無知,從輕發落,監禁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