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特,你還好嗎?”克林特-希爾的小搭檔托馬斯-道森跑了上來,他拍了拍克林特-希爾的臉,俯下身子,關切地問道。
“當然,小家夥。”克林特-希爾甩了甩頭,在托馬斯-道森的攙扶下站起來,他笑著捶了捶對方的胸口,“我叫克林特-希爾(Hill),克林特-‘大山’,明白了嗎?我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打倒的。”
“克林特……希爾!克林特……希爾!”斯托克的球迷們看到後防大將克林特-希爾站了起來,紛紛向他致以最熱烈的歡呼,克林特-希爾揚起手臂,朝全場觀眾鼓了鼓掌,慢慢朝自己罰角球的位置走去。
“斯托克城的防守非常頑強。”阿蘭-希勒看著場上斯托克禁區內不斷推搡著的兩隊隊員,“托尼-普利斯帶隊的成效非常卓著,他在幾年之內將原本防守無力,攻擊疲軟的斯托克城隊打造成了一支依靠快速反擊製勝的鐵血球隊,隊中的許多球員,包括多米尼克-馬特奧、克林特-希爾、薩利夫-迪奧,都是強壯且經驗豐富的老將,是不怕打陣地戰的硬漢,他們十幾年的職業生涯足以將斯托克的後防線打造得堅不可摧——至少對於英冠球隊來說是這樣。而現在他們的陣中多了許多年輕的球員,比如克裏斯-特納、托馬斯-道森以及哈裏-阿爾特爾等一批被人廣泛看好的球員,他們與這些球隊陣中的老將配合,應該能夠讓斯托克城的實力再上一個台階。特別是克裏斯-特納,我們看到本場比賽他的位置稍稍向後移,擔負起了中場組織者的職責。在我看來,托尼-普利斯與斯托克教練組讓一個十六歲的小孩做組織核心的決定並不荒唐,反而非常英明,從前幾場比賽看來,克裏斯……噢,布萊恩-霍華德開出角球!”正當阿蘭-希勒拿著手中的球隊資料,對斯托克城隊以及他們的新組織者克裏斯-特納的情況侃侃而談時,巴恩斯利的霍華德已經擺好了皮球,他右腳內腳背微微一勾,皮球帶著揚起的草屑高高地飛了起來,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朝斯托克城的禁區墜下。
“傳後點……納坦尼爾將球頂了出來!”要比爆發力,老爸是陶工出身的納坦尼爾-溫特伯恩,可比那個長相帥氣的‘貝弗雷的金發娘娘腔’,二十歲的巴恩斯利中衛羅伯-阿特金森強上太多了。黑小子將雙手撐在羅伯-阿特金森身上,死死壓著對方起跳,他將球向左一甩,原本極速墜向小禁區的皮球變線朝禁區外飛去。
“反擊!”在納坦尼爾-溫特伯恩將球頂出禁區的同時,回縮在禁區內防守角球的克裏斯-特納便躥了出去,他左腳抬起,輕輕在球麵上一磕,將球穩穩地停在了腳下。經過切爾西一役之後,克裏斯-特納的控球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拿到球的他高高舉起右臂,手指比出了一個倒過來的V字——Attack,這是斯托克城隊傳統的進攻信號,不僅僅是克裏斯-特納,斯坦利-馬修斯爵士、戈登-班克斯以及弗蘭克-蘇,這些名聲赫赫得斯托克城曆任進攻核心都曾用過它。
這手勢代表著斯托克城的曆史。
看到這個手勢,斯托克城的球員們都明白了自己現在要做什麼。吉米-菲利普斯和利亞姆-勞倫斯向肋部回收,而路易斯-布克斯頓和多米尼克-馬特奧這兩個邊衛開始飛快地沿邊路插上,薩利夫-迪奧和納坦尼爾-溫特伯恩則跟著克裏斯-特納朝巴恩斯利的半場跑去——現在巴恩斯利隊的半場僅僅隻有三名防守球員,這是一次絕佳的反擊機會。在克裏斯-特納的指揮下,現在的斯托克城進攻線已經徹底打開了,他們有著不遜於英超球隊的團隊配合意識。這一點令全隊上下都倍感驕傲。
不光是斯托克的球員們,就連看台上的斯托克球迷們都知道球隊現在要幹什麼。當大屏幕給克裏斯-特納那隻倒懸的右手一個特寫後,全場球迷都歡呼起來,助威聲一時蓋過了球場內解說員的聲音。
“Attack,St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