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鷹燕雙殺(3 / 3)

不同道人頷首道:“所以,我們一直沒有再找龍大俠比劍、並追隨其左右,學習無形之劍。”

化灰和尚忽然臉色一凝,道:“便是今日——”

不同道人臉色一變,疾道:“你傷了龍大俠——”

化灰和尚接道:“我們要與你——”

不同道人道:“一決生死。”

話一說完,宛如蝴蝶,左右分飛。

分飛中,一劍碧玉,一劍黃玉,夾擊而至,快如電擊。

金太子右手金劍格碧玉劍,左手劍架黃玉劍!

化灰和尚劍勢一轉,黃玉劍反削金太子手腕。

不同道人劍勢一反,碧玉劍刺金太子拇指。

金太子的金劍在指掌間飛旋,砸開兩劍。

化灰和尚沉腕出劍,劍抹金太子的小腿。

不同道人震劍圈點,飛卷金太子的腋下。

金太子一聲大喝,雙劍舞得天衣無逢,把所有的破綻封死。

可是化灰和尚看也不看,劍尖疾點金太子右耳。

不同道人動身反劍,劍斬金太子的足踝。

金太子大驚,身退,險險封過,化灰、不同又挺身而上,眨眼間已搏三十招,金太子連反攻半招的機會沒有。

原來這化灰和尚和不同道人,兩人生性懶散,不理俗務,心清意明,平生別無所好,隻喜歡遊戲人間;直到五年前,他們在衡山之巔,目睹天涯三絕手之劍絕易水寒大敗“揚眉劍”楚冠玉,認為是平生僅得一見,劍之光華,已達極峰。化灰、不同,從此埋首劍理,樂不知返。

這兩人原是天生聰敏,悟性特強之人,隻不過三年時間,他們的劍術,已有“長樂”、“長清”二劍之稱。

原因在於他們不僅練劍,而且修劍術,鑒名劍,並悟劍理,明劍氣,所以成就也比別人高,進步更比別人快。

豈料兩年前他們雲遊東海,見淮北大俠龍在田淮水講劍,豪性大發,約其切磋觀摩,一比之下,因化灰、不同劍招磨練還未到家,終於在經驗應變上被龍在田單劍擊敗。

這一下比武之後,化灰、不同卻成了龍在田的好朋友,兩年來未離開過淮北一帶,但他們也知自己劍法尚有瑕疵,於是加緊練習,功力大增,並加了一十八式,這一十八式,就稱為“誤打誤撞、無所謂有所因一十八劍。”

原來這誤打誤撞,無所謂有所因一十八劍,特點是一旦展開,一氣嗬成,根本使別人無機會出招,也不管是否成劍招,或是否命中要害,反正劍勢抹拖紮捺,點圈卷拖,皆無所謂,隻求傷敵就好。

敵人一旦受傷,就更容易對付了。

總之這套劍法一旦施用,保管劍招綿密,別人絕無反攻的機會。

既無反攻的機會,就隻有落敗一途。

金太子的“鷹燕雙殺劍法”,劍著淩厲,劍勢無匹,但一上來就給化灰、不同搶得先手,卻也無可奈何。

金太子隻好化攻為守,雙殺劍轉剛為柔,化陽為陰,全身無懈可擊,偏偏長清、長樂雙劍,專擇不是要害處來攻,使金太子狼狽不堪,有點捉襟見肘,隻有守,不能攻。譬如金太子這兩招“鷹飛千裏”、“燕剪西湖”,一起一落,上下盤俱封得滴水不透,偏偏化灰劍鋒不刺其“太陽穴”而反削其耳,不同劍刃不斬其腰而點捺其肘側,使得金太子蹌踉身退,差點著了道兒,心道好險!

金太子惟有等化灰、不同劍套盡時,全力反擊。

豈料化灰、不同,早已料到,化灰劍勢將盡,不同劍勢陡盛;待不同劍勢已弱,化灰劍芒大現,使得金太子左拙右支,而化灰、不同這“一十八劍”,已反複用了四次。未傷及金太子,但金太子亦無法反攻一劍!

金太子急了,這樣打下去,絕不是辦法。

他知道隻要等化灰、不同兩人配合的密集劍勢略略一頓,他就有辦法搶回先手,全力反擊。

可是連這樣的一點機會也沒有。

一直都沒有。

其實化灰、不同心裏何嚐不急。

他們把這一套劍法已將近使完第五遍了,還傷不到對方一絲一毫,再這樣打下去,如何是好!

化灰和尚,不同道人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意念,隻要還有活下去的機會,他們定必好好地再設法增強這套劍法!

就在這時,第八十八招!

化灰劍斬金太子尾指,不同劍切金太子腳趾!

若攻向其他任何地方,金太子俱封守得住。

但這兩劍為什麼,為什麼偏偏要切手指、斬腳趾呢?這兩劍又不得不守,金太子隻好一招“鷹落燕沉”,“叮叮”封住兩劍!

而化灰、不同也立時攻出了第八十九招。

化灰藉著劍勁前取金太子脈門。

不同借著劍道迫割金太子臀部。

兩人一前一後,貼著金太子的劍身側擊。

不料就在此時,“嗡嗡”兩聲,金太子的左右一尺三寸長的金劍,卻變成了一尺七寸長!

化灰、不同同時向後翻出,但已遲了,雙劍“哧哧”刺入他們的前胸。

但他們也退得十分之快,劍人三分,便已袖拔而出,淩空飛退。

金太子一招得手,雙劍撒手扔出,飛追化灰、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