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養豬(1 / 1)

其實胡洋養豬是給自己屯糧打掩護,而且豬養起來自己也可以吃的嘛。

一般來說現在市場飼養大白豬較多,而胡洋打算養波中豬,這豬是由中國豬、俄國豬、英國豬等雜交而成。全身黑色,體型大,成年公豬體重三百九十至四百五十公斤,母豬三百至四百公斤。早熟易肥,屠體品質優良;就是繁殖力較弱,每胎小豬仔八頭左右。

養豬的地址是選在胡家壩村小學的舊址上,這個村小學是以前路沒通之前離得近三個村子合用的,國家掏的錢,都是自家娃娃上學的地方,雖說是平房,修的時候大家可是很用心的。到後來路通了後基本都是到鎮上去上的學,慢慢的就荒廢了,放著也是放著,現在拿來養豬也算是帶動經濟是不,連帶的各種手續辦起來也是很順利,畢竟現在國家是很扶持自主創業的。

這樣豬舍隻需要改動就有了,小豬崽也電話聯係好了,到時人家給送貨上門。收購的糧食以玉米和紅薯為主,難道你家豬是大米喂得啊!

胡家壩所在的棗壁鄉是個傳統的農業鄉鎮,整個鄉耕地麵積達到1.2萬畝,主要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

現今有點力氣和腦子的都跑沿海打工去了,在家務農的有幾個?除了零散的種點糧食,大片大片的地都是荒的,雖說前幾年政府搞了個試點工程種橄欖,響應的也沒幾家,畢竟到時候我想種點啥,地裏盡都是這玩意,可怎麼弄好。所以除了地裏有東西的和人家不願租的最後到手的也還是有400多畝的地。

一個村都是沾親帶故的,胡老爺子還是有點威望的,找到村支書說明來意後,村支書胡海生還是滿高興的,表示再他這報個備就行,家裏有人的就先把合同簽了,人不在家的,先打給電話說下,等過年人回來在弄合同就好,本來剛開始家家戶戶合同都不讓簽的,直說麻煩,一個村的整那麼多,到時給點錢就好了,是胡洋堅持要簽合同,說以後要長期合作。

現在剛好是年中能種的很少,雖說現在還能種晚稻,但是南方的米真沒北方米好吃,所以米麵這一類的胡洋是準備去東北那買的,現在的打算是200畝種玉米,玉米生長期3個月到10月份收了後還能種一批冬土豆和冬紅薯,2畝多的地種花生,主要是留著榨油,還有150畝的種的是土豆和紅薯,時節並不是很合適所以產量上就不是很好看了。這下又是租地、買種、請人花出去的錢更流水一樣,但是豐收後糧食還是很喜人的。

其實這糧種的是給胡家壩所有人種的,胡洋希望的是大家能扛過這最艱難的第一年,不是胡洋聖母,而是不想看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景象,而且大家都沒的吃的,你家個個油光滿麵的,胡洋可不想被賊給日夜惦記,再說這糧到時候也不是白給的。

地裏的工作有條不紊的走著,豬舍也改建好了,第一批小黑豬也安家落戶,看著哼唧哼唧叫的歡的小豬,胡洋知道初步的工作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