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í±?(1 / 2)

解決掉了柳深和柳傳誌的去處,元正本來以為,大魏境內的王爺們,差不多要安分一段日子了。

結果沒有想到,自己的父王元鐵山又要搞事情了。

得知此事之後,元正也是一陣迷惘,老爹怎麼忽然之間想起了齊冠洲,還打算將齊冠洲帶回自己的身邊,這有些不太合適吧。

誰都知道,元正已經拿下了舊南越之地,元鐵山若是將齊冠洲帶回去,此事一旦傳開來,元鐵山通敵叛國的罪名就落實了,眼下倒還是遮遮掩掩的,心裏有數,嘴上不敢多語。

一時間,元正不知道父王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

從鍾南傳回來的消息來看,父王似乎對秦廣魯這號人物,有刻意避嫌的意思在裏麵。

想想也是,武王元鐵山如今就在西蜀雙壁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鎮守著。

思量一番過後,元正想要親自去舊南越之地當一個中間人,協調一下父王和秦廣魯的關係,但沒有辦法,蘇儀師兄沒有回來,元正缺乏靈敏,隻能老老實實的在雲端上城待著。

回信一封,內容大致就是,武王和秦廣魯,隻要別打起來就行了。

……

……

很久了,元鐵山都沒有一個人出過遠門了。

本來這一次,是打算叫著陳煜和寄建功一起來的,一直都待在西蜀,時間長了,對於那裏的風土人情,也著實有些厭倦,到處走走,消遣情懷。

可陳煜需要留在西蜀大地上主持大局,寄建功作為頭一號猛將,需要鎮守軍心。

三個人同時離開,引起的動靜會有些大,故此,元鐵山一個人來了。

身為境高手,哪怕因為武王的身份被四麵八方的凝望著,可短時間裏麵,元鐵山依然可以做無拘無束,自由散漫。

從西蜀至青山郡,對於元鐵山而言,也不過一念之間罷了。

水韻江南,煙雨霏霏,朦朧的細雨有朦朧的美,江南的姑娘水靈靈。

對於江南的印象,元鐵山大致就停留在這個階段了,江南的民生疾苦,年輕的時候太匆匆,元鐵山也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

江南世族對元鐵山的印象不是很好,但骨子裏,還是對元鐵山有著深深的敬畏感。

南人不喜歡元鐵山,其實並非元鐵山真的幹出了什麼得罪南人的事情。

更多的緣由,在於文武之爭。

南方自古出文人墨客,對於武夫,心裏多數都沒有好感,覺得有傷風雅,粗俗不堪。

亂世中需要武夫出來拋頭顱灑熱血,太平盛世,就輪到文人粉墨登場了。

其中的理念不合,政見不合,人文習俗不和,多的去了。

元鐵山不敢認為自己是一個文人,可文人裏麵有些道理,元鐵山還是很清楚的。

對於儒家,元鐵山其實沒有多大的好感,不過就是君王的走狗了罷了,製定了地君親師的規矩,雖讓這個下安分了不少,但其實,也有許多窮苦百姓,深深的陷入了這個規矩中,無法自拔。

抵達境的元鐵山,其實很清楚,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什麼規矩,隻不過文人將至強者的拳頭給粉飾了一番而已。

師出有名,師出無名,這不是規矩,隻是理由和借口。

日常生活之中的規矩門道,元鐵山是很欣賞儒家的,但站在大體上來看,元鐵山真的不敢恭維儒家。

但沒有辦法,皇帝喜歡儒家,將儒家立為了精神上的皇帝,加強中央集權。

而文人墨客的生存空間,其實是非常狹窄的。

要是沒有上位者的賞識,也就是那樣了,窮苦百姓哪裏懂得什麼風雅,自己能不能吃飽肚子,都還是問題呢。

百姓心裏也有著百姓的情懷,但那絕非風雅。

也可以算是風雅,隻不過隨著時代變遷,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將風雅的真義,給漸漸的扭曲了。

風雅並非附庸,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受,不與世間萬物相爭,這才是風雅。

狹義上的風雅,其實大多數文人都掌握著,生活在自己心裏的囚牢當中,出不來,也壓根兒不想要出來。

清醒的人,總是會遭受到來自於四麵八方的攻擊。

糊塗的人,反而日子過的安安穩穩。

難得糊塗,可這個地之間,還是多一些清醒的人比較穩妥,因為糊塗的時間長了,就真的糊塗了,猶豫的時間長了,反而也就喪失了勇氣。

元鐵山沒事兒幹的時候,也想過這些事情,他覺得自己是清醒的,可清醒的人,其實往往也很孤獨。

這種孤獨,隻能自己默默承認,無法敞開心扉來。